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人的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8-03-31 16:55

  本文选题:人的存在 切入点:实践生存论 出处:《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摘要】: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取向,实践生存论是人学的基础。实践生存论无疑是透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域,“人的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存论研究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从理论方面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从实践方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课题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实践生存论为指导,立足于“人的存在”这一核心范畴,综合运用人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基本理论,并具体运用生存论辩证法、价值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人的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关系进行研究。全文包括导论、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从实践生存论角度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阐释。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一样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根基于人的存在。由于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生存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也表现出其活动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多极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交互主体自觉的思想品德建构活动和思想政治文化的发展活动。人的存在又是一个关系性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关系性,即现实生活世界、教育者、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四要素之间的关联互动。正是在描述人的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统一性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世界得以显现。这是一个特殊的生存世界,生存性、拟制性、独立性、从属性、张力性等是其基本特性。 第二,人的存在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取向即人学取向,本文在“现实的个人”这一研究范式的理论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生存论,把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的出发点定位为“人的存在”。这一命题的含义为:人的存在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生存论辩证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的个体生存价值。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可以看出,只要有人的存在就会有思想道德教育,当今社会人的共生性存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生存主体间的交往实践过程,从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况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巩固人的生存根基,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它以其双重品格表征人的存在的特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观和确证。根据这一命题,本文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命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特殊实践,它是人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这一命题的基本含义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世界中存在,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世界中生成,人的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世界中实现。人的存在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具体表现在多方面,即人的语言存在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性、人的时间存在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性、人的文化存在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人的理解存在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性等。 第四,根据马克思的经典命题“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本文提出“人的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诉求”之主张。思想政治教育本来就根植于生活,教育主体、教育中介、教育环境都根植于现实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就是为了人的生活,它能引导完整生活的融合、平衡世俗生活和意义生活、协调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生活具有总体性特征决定了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是总体性人的生成。总体性的人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的生存维度具有协调作用,对于人的本质占有具有保证作用,对于人的存在理想状态具有导向作用。 第五,本文通过把人的生活相对区分为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三个领域,对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建构。面向物质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生产观教育和消费观教育,生产观教育包括安全生产观和生态生产观教育,消费观教育分为节约消费观、生态消费观、法制消费观教育。面向社会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集体主义教育和共同生活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要引导受教育者融入集体、实现个人利益,又要引导受教育者改造集体、增强集体真实性,共同生活教育包括宽容、合作教育与诚信教育。面向精神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从知、情、意三方面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批判有神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进行。 第六,根据人的生存矛盾和生活的辩证法,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原则。根据人的存在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提出坚持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原则,人的理性是说理教育法的依据,人的非理性是情感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感染教育法的依据。根据人的存在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提出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相统一的原则,思想预测法、预防教育法、循序渐进法的依据是人的存在之连续性,危机、遭遇、唤醒、告诫和召唤是非连续性教育的形式。根据人的存在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提出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原则,激励教育法根植于人的现实性,想象的方法根植于人的超越性。根据人的精神生活是真、善、美的统一,提出坚持真、善、美结合的原则,真的精神要求实事求是原则,善的精神要求方向、民主、平等原则,美的精神是审美渗透法的依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A811;G41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苗;;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J];才智;2012年05期

2 朱俊丽;;新形势下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才智;2012年2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凤敏;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冯芸;和谐道德教育的实现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宇晨;教育等级性与收入差距相关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兰小凯;中美高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3 林晓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育体系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4 董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5 戴金辉;高校学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6 邹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7 王锦孝;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8 陈荣荣;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本文编号:1691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691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1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