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追问中的问题与教育启示
本文选题:课程知识 切入点:价值序列 出处:《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摘要】:在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追问中,出现了偏差心态,把不同专业类型的知识人在社会上的贡献大小变成了不同专业知识的价值大小,完全忽略了知识作为经验的、内在的、个人的性质;出现了离题行为,把一个情境性质的和偶发性质的经验问题变成了一个一般性质、普遍意义上的先验问题。实际上,知识的价值排序完全是一种个人行为,虽然它受到了公众意识和社会风尚的影响,这也正是该追问对于教育改革的价值所在。
[Abstract]:In the questioning of "what knowledge is most valuable", there is a deviant mentality, which turns the contribution of people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 types into the value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mpletely neglecting knowledge as the experiential, intrinsic. The nature of the individual; the appearance of deviant behavior, which turns an empirical problem of situational and accidental nature into a general, universal priori problem. In fact, the ranking of the value of knowledge is a purely personal act. Although it is influenced by public awareness and social fashion, this is the value of pursuing educational reform.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0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玉芳,张进辅;论知识价值观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蔡伟良;;试论凯拉姆学的产生是阿拉伯——伊斯兰思想发展的端起[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05期
6 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陈爱傼;实现知识、社会和人三因素的平衡与整合——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改革方向的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郭法奇;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9 郭法奇;灌输式教育:从怀疑、批判到否定——20世纪西方教育的最大变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10 胡定荣;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绽蕊;;大学国际化:一个什么样的过程[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张西明;张力与限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齐璇;汉语语义知识的表示及其在汉英机译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7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双;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建光;论医疗行为及其损害的民事责任[D];湘潭大学;2003年
3 蔡青春;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邢利芳;大学生性行为价值观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洪兵;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卫军;证券市场风险的法律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玉文;邹婷;;论权力渗透下的课程知识选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2 黄忠敬;我们应当确立什么样的课程知识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王洲林,潘洪建;试析课程知识的意识形态特征与客观性[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刘佳;;论知识的“登堂入室”与“反客为主”——基于教育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内蒙古教育;2009年14期
5 赵迎春;;论学科课程知识的呈现与建构[J];教育探索;2011年08期
6 李召存;;走向意义关照的课程知识观[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5期
7 肖欣云;;课程知识:个体知识的构建与生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郝明君;;知识社会学视阈下的课程知识生成[J];教育探索;2009年02期
9 杨清;;论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适度开放[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03期
10 葛春;夏正宝;;课程知识社会学分析范式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游海疆;;生命教育:后现代话语与能量场构建[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书;冲破知识的藩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郭晓明;让知识与人的心灵展开“对话”[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胡根林;找准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视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赵小雅;义无反顾奏响改革进行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李超时;打掉基础教育的拦路虎[N];中国改革报;2004年
6 记者 翟帆;远程教育发展急需“标准”导航[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周建国;教师专业成长四步曲[N];中国教师报;2007年
8 何永振;中国教育的另类评说[N];人民政协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望剑 尚志鹏 整理;倾注情感,让不同学生体验成功喜悦[N];宜昌日报;2005年
10 马光明;农村教师学历教育不应“一刀切”[N];中国教师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小平;课程知识的认识发生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8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郝明君;知识与权力[D];西南大学;2006年
10 石雷;论课程传播[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D];湖北大学;2011年
2 李飞;权力控制下的课程知识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艾兴;建构主义视野下的课程知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邢科云;课程知识本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5 邝孔秀;课程知识:一个“成人”的价值检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龙宝新;现代课程知识观演进的流派分析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项晓华;网络课程知识呈现的个性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艳;让课程回归学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于媛媛;面向课程知识的教育知识学习平台研究与实现[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10 钱圣波;远程教育中智能答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91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69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