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教育人性论对实现教育幸福的启示
本文选题:教育的终极目的 + 教育人性论 ; 参考:《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摘要】:幸福是教育的指向和终极目标,而真正教育幸福之实现须以人性为载体,顺应人性,经由人的本真自然搭建通往幸福彼岸的桥梁,亦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本文历数中外教育史上影响深远的人性论断,以期从中探寻通往教育幸福的路径。
[Abstract]:Happiness is the direction and ultimate goal of educ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rue educational happiness must take human nature as the carrier, conform to human nature, and build a bridge to the other shore of happiness through the true nature of human beings.Practice is called teaching.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path to the happiness of education through the profound human judgment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化历史学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琦;;孟子对孔子人性论的拓展与重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桂琴;;论课程意识观照下的教学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10期
2 李政云,欧阳河;从教育类型划分谈职业教育本质[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04期
3 肖化移,胡小桃;个人就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作为[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10期
4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王云;古代希腊的灵魂观念及其历史演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陈爱傼;实现知识、社会和人三因素的平衡与整合——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改革方向的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郭法奇;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10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郭淑新;臧宏;;朱熹敬畏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蕴[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魏良婷;;对“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解与分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5 张思齐;;从《小雅·小e房词橐椎墓采爰嫒輀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傅星寰;;政治中人的“异化”——珂塞沃伊形象解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静;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史曼莉;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审视[D];湖南大学;2007年
3 谢晓军;校本课程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蔡军连;高中信息技术课角色扮演教学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季雅群;生命的悲苦歌吟[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洪兵;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华伟丽;试论明末清初传奇中的风情喜剧[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卢炳惠;;刍议教育人性论对实现教育幸福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2 曹歆;;中学教育实践中的情感渗透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9期
,本文编号:1743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74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