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教育新理念与孙中山近代化教育思想
本文选题:清末民初 + 教育理念 ; 参考:《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摘要】:清末民初社会的剧烈变化,使传统的教育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民教育的新理念渐渐成为一种教育思潮。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美感教育等合乎时代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为不少社会精英所称道。追求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孙中山始终没有忘记对人的塑造,他主张求知识与求实用并重,主张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并重,主张先天理性的启发与后天经验的利用和改造并重,主张实行教育平等,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近代化教育思想中蕴涵着辩证的思维。
[Abstract]:The violent change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have made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concept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The new concept of national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kind of education trend of thought. The advanced educational ideas of the Army national education, solid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so on are commended by many society, and the pursui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is Sun Zhongshan. He has never forgotten the molding of human beings. He advocates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advocates the humanities,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science, advocat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innate rationality and the util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acquired experience, and advoc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equality, and the dialectical thinking is contained in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intellectual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分类号】:G529;K25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环;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2 李里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3 周宁;试论互助进化思想在中国的兴起[J];安徽史学;2005年02期
4 操申斌;近代中国大同思想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5 张明霞;;浅析孙中山大同学说之终极关怀与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6 王晓秋;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张永;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的建国模式转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朱慧玲;中国留日学人与辛亥革命[J];八桂侨刊;1996年03期
9 张双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政策——以蒙藏问题为中心[J];中国藏学;2003年04期
10 刘中民;;海权问题与中美关系述论[J];东北亚论坛;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尚明轩;;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的崛起[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程明芷;;中山思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财富[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严昌洪;;同盟会与武昌首义[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邓丽兰;;美国宪政理念与孙中山宪政思想的演进[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绍祖;;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初探[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邹佩丛;;孙中山的生产力思想述评[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贾晓慧;刘宝桢;;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与中共的土地革命纲领的再认识[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兆祥;;孙中山教育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忠欣;;孙中山与基督教[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钊;李平生;;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孙中山的女权思想[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永华;国民意识的觉醒与传统法律的近代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周敏之;王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刘晔;迈向现代国家: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国家建设[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李贤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国军;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动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利生;吴廷康与中国大革命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桂梅;冲突与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尹小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改造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马永恒;20世纪中国主流开放思想的历史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赵建国;辛亥革命时期《申报》政治倾向的演变:1905—1913[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贤利;民国前期的文官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黄泽南;民国初年的监察制度述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潘宏波;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于“三民主义”的论战[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达远;铁路与新疆的现代化[D];新疆大学;2003年
8 吴战利;蔡元培中学教育思想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曾绍东;法律与社会:晚清科举考试法规评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郑国;民国前期迷信问题研究(1912~1928)[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青梅;;清末民初女性期刊中的日本因素——以《中国新女界杂志》为中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陆玉芹;;1901年-1921年中国近代教育的嬗变[J];东北史地;2011年04期
3 吉小炜;;清末民初留学活动初探[J];兰台世界;2011年17期
4 高强;;试论清末民初东北军屯实边[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赵英兰;刘扬;;清末民初东北民间祈雨信仰与社会群体心理态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6 易江波;;清末民初汉口码头纠纷解决过程中的参与力量——以宝庆码头为例[J];民间法;2009年00期
7 孙洪柏;;论清末民初的侠义之风[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莹;;绅士阶层的没落与分化——结合清末民初上海拆城案形成的几点认识[J];学周刊;2011年04期
9 陈芳;;袁世凯与清末民初征兵制[J];文史知识;2011年08期
10 左松o,
本文编号:1788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78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