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个人最佳受教育年限决策的模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3 10:02

  本文选题:教育经济学 + 最佳受教育年限 ; 参考:《教育学报》2008年04期


【摘要】:运用数理经济学方法,在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上,构建一个简化数理模型,描述理性个体如何决策其受教育年限以获得最大化收益的内在机制。指出在工资水平与个人人力资本正相关条件下,存在着个人最佳的受教育年限,以及个人最佳受教育年限与初始个人人力资本水平之间的关系。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 simplified mathematical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describ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how rational individuals make decisions on their years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benefit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wage level and individual human capital, there exists the best years of individual edu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st years of individual education and the initial level of individual human capital.
【作者单位】: 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教育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研究”(06JC880006)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广东省教师发展战略研究”(06TJZ002)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克强,周亚,蔡维;最优受教育年限选择的模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汉通;;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行为分析模型[J];系统工程;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楚晖,薛刚;关于税收腐败有关问题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赵芳,李忠义;广西高校体育专业扩招问题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3 李文利,魏新;论学生资助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4 吴志攀;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以“首都教育”为视角的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5 文东茅;论民办教育公益性与可营利性的非矛盾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6 卢晓东;确定成本约束下学费、财政经费的市场化互补模型——向成本补偿本义的回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7 李文利;;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对入学机会和资源分配公平的促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8 姜岩;;经济学视角下管理学研究方法建构探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蔡国英;我国辍学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赵宏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与大学生择业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硕博;所得课税的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2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刘国平;经济系统进化及动因[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4 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周天宇;论金融衍生工具及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程承坪;企业家人力资本开发及其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8 莫志宏;人力资本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兰邦华;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制效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郭怀英;行为金融学分析与证券市场风险控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么娥;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晓晖;我国的居民储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3 董朝辉;论转型经济过程中的政府干预[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张改清;山西农户人力资本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1年

5 冉力;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的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6 陈世渊;金融泡沫理论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王国栋;公共政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8 刘学行;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黄晓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及实施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剑;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经济阐释及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克强,周亚,蔡维;最优受教育年限选择的模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汉通,李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王少平,李子奈;赫克曼与麦克法登的科学贡献——解读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J];统计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颖俐;杨红娟;;教育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轨迹[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2 乐菲菲;;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J];东岳论丛;2011年07期

3 陈佳;;文献综述是怎样“炼”成的——对比《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2003)》中两篇文献[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4 何国伟;;教育经济学视阈下的国家教育经费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5 张楚廷;;教育学与人学[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7期

6 于光远;;发展教育产业与扩大内需[J];新经济;2000年09期

7 朱健;;对我国过度教育的教育经济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8 朱旭东;;论比较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比较教育亚学科群建构[J];教育学报;2011年04期

9 郭欣;任增元;;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困境与出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4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桂荣;;中国教育经济学改革开放30年之回顾与展望[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徐玲;;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经济学》课中的运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育云;熊高仲;;应加强教育经济学的元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马佳宏;王琴;尹春杰;;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基于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的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玲;;教育经济学中案例教学问题试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黄维;陈勇;;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趋势的知识图谱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尤莉;;论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的教育学立场[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曹淑江;;论《教育经济学》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改革[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惠圣;;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与教学问题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一个教育书记的“教育经济学”账单[N];重庆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国圣;解读重庆“教育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3年

3 范先佐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要成为真正的独立的交叉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记者 范绪锋 刘继安;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势在必行[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记者 范绪锋 陈帆波;教育部认真听取专家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潘佳琪;英私立学校日子难,亚洲学生成救命稻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本报评论员;教育创新需要更多执著的探索者[N];山西日报;2010年

8 任建华 耿林;做学校经营研究的“助产婆”[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李瑾;教育结构调整是个关键[N];工人日报;2003年

10 沈百福 杜晓利;预算内教育经费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N];学习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钱智勇;对教育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3 吴宏超;我国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大文;我国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霞;我国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唐斌;教育多元筹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馥毓;教育的效率测度与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贺尊;教育信号的经济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车维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10 张盛仁;基于人口流动的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俊艳;近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经济学教材核心概念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慧青;教育投入虚实论[D];湖南大学;2006年

3 刘亮;农村家庭功能的嬗变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雪峰;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及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华;深圳市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灰关联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6 高慧;基础教育财政支出的产出效果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7 李艾琳;西藏学龄人口变动中的教育资源利用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郭晓东;教育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田曼;受教育程度对城镇居民消费技能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范艳玲;教师资源投入与学生学业成绩产出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24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24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6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