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育的转向
本文选题:体验教育 + 工具理性 ; 参考:《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摘要】:现代教育受历史渊源很深的理性主义哲学观的影响,外在化和空心化的倾向严重。20世纪以来,哲学上的反思和批判,给教育走出异化和危机提供了某种契机。体验教育既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充盈着丰厚的人文意蕴;又是一种形而上的超越,提升着生命的境界。因此体验教育是我们反思教育的一条有价值的可能进路。
[Abstract]:Modern education is influenced by rationalism philosophy with deep historical origin.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 tendency of externalization and emptiness has been seriou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philosophical introspection and criticism have provided a certain opportunity for education to get out of alienation and crisis. Experience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basic way of existence of life, but also a metaphysical transcendence, which promotes the realm of life. Therefore, experience education is a valuable way to reflect on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利天;21世纪哲学:体验的时代?[J];长白学刊;200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宁辉;试论语文灵性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新文,周志艳;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4期
2 胡小桃,李仲阳;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34期
3 卢红学;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与人才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25期
4 金蓉;试论物理假说之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5 李春泰;可能世界为真的确认方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刘兰林;疠气学说创立基础及发展迟滞的原因[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刘汉忠;物理学的两种“决定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9 冯江;试论教练员的影响力管理[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10 张想竹,吴明书;现代农药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深入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朱光烈;;视野、创造与境界:关于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一些个人感悟[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3 王巧慧;黄斌;;默顿科学精神气质的现实性[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孟建伟;;论创新文化之魂[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武际可;;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力学?[A];力学史与方法论论文集[C];2003年
6 冯辉荣;罗仁安;;刍议力学史与方法论融入工程力学教学的做法[A];第二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晓雷;;经济思想史学科界定及研究方法的技术性要求[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10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芳;中学物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宋荣;反常与理论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磊;论高等物理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杨朝华;中学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的成因及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马金华;论康有为的科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汉辉;论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屈林岩;新世纪科技人才的人文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阿格;张光盛;;马库塞: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4期
2 Я.Γ.佛格列尔;李国海;;七十年代中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发展倾向[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6期
3 阎步克;;王莽变法前后知识群体的历史变迁[J];社会科学研究;1987年02期
4 金观涛;;现代化与理性社会[J];社会科学研究;1988年06期
5 汪行福;;“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J];探索与争鸣;1988年05期
6 陈刚;;哲学精神与工具理性[J];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02期
7 郝晏荣;近代化与近代中国知识阶层的选择[J];河北学刊;1989年03期
8 陈来;;五四文化思潮反思[J];读书;1989年05期
9 刘擎;;现代化:挣脱魔咒的解放——金观涛教授谈话录[J];当代青年研究;1989年01期
10 赵一凡;;法兰克福学派旅美文化批评[J];读书;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探析[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胡军;;庄子人学的现代意义[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4 张阳升;;市场机制的人学意义辨析[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邵龙宝;;试探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和方法[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6 吴承明;;现代化:历史观和方法论[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0年
7 陆贵山;;文学与先进文化[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徐一大;;城市社区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对象、组织过程与目标[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瑞莲;周潭;;善恶评判与我国行政管理观念创新[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钟演;;素质教育大舞台 雏鹰展翅显风采[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左卫民 周光权;中国司法改革的三个悖论[N];人民法院报;2000年
2 全国少工委办公室;用体验教育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记者 常联久;北京新宫小学探索德育新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李海秀;体验教育:为素质教育带来生机[N];光明日报;2001年
5 张曙光;哲学生存论的彰显及其意义[N];光明日报;2001年
6 孙德宏;学术研究[N];工人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袁新民;“法治”与“德治”并举[N];湖北日报;2001年
8 ;《走向深层的环保》一书出版[N];科技日报;2001年
9 ;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 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N];人民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贺春兰;入世,体验教育圈的期待与挂牵[N];人民政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谢行宽;信用与理性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郑晓松;技术与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5年
4 孙德高;唯美的选择与转换[D];武汉大学;2005年
5 许丽萍;吉登斯生活政治范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刘英杰;科技意识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蔡怡;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乐;把哲学变为社会批判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玉秋;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将;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文化变迁与价值冲突[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峰;计划和市场——我国两种经济体制的价值比较[D];华侨大学;2000年
2 韩亚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法治化背景[D];西北大学;2002年
3 李娟;论现代性问题:超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沈丽;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D];安徽大学;2003年
5 李永s,
本文编号:1927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27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