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知识观对我国知识教学的启示
本文选题:后现代知识观 + 知识教学 ; 参考:《教育探索》2008年12期
【摘要】:后现代主义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是在对现代主义的主体性、理性和二元论批判的基础上,强调主体间性、非理性和多元观。后现代知识观对我国知识教学有以下启示: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倡探究学习,重视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和建立多元评价模式。
[Abstract]:The basic view of postmodernist School of philosophy is to emphasize intersubjectivity, irrationality and pluralism on the basis of the subjectivity, rationality and dualism of modernism. The postmodern concept of knowledge has the following enlightenment to the teaching of knowledge in China: to establish a democratic and eq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promote inquiry learning,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ynamic gen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ynamic formation of the class. Establish a multiple evaluation model.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2 黎琼锋;李庭军;;后现代主义:引发教育反思的思潮[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武兴元;;知识论中理性主义的基本类型及其历史变迁[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潘新民;张薇薇;;必须走出后现代知识观——试论科学知识教育的作用与价值[J];教育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江卫华;李银铃;;Web2.0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教育现象[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艳霞;课程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3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广涛;大学化学实验的复合式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李玲;从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看近代知识论哲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傅蕾;网络游戏及其产业化的道德视域[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4 王静;科学知识转型视野中的科学教育变革[D];湖南大学;2007年
5 张毅;社会建构论对科学教育观的影响评析[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3 车文博;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人本心理学[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4 王永玲,张炳文,张连华;后现代主义思潮∶解读与评价[J];东岳论丛;2001年05期
5 张俊;后现代:教育现代化目标追求的另类视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李臣之;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试探[J];教育科学;1999年01期
7 陈利民;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审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振国;知识教学的革命——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断想[J];中小学管理;1999年01期
2 闫龙;;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Sminar教学模式的新取向[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3 赵滨宁;;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中的教师知识反思与重构[J];林区教学;2011年09期
4 张琼;;培养实践能力:知识教学的应然取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1期
5 陈佑清;;对知识学习与学生发展关系的重新审视[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李娟;;对话生命:知识的应然走向[J];现代教育论丛;2011年03期
7 叶飞;;从“德育忽视”走向“德育自觉”:学科教师的教育使命[J];教育导刊;2011年07期
8 姚林群;郭元祥;;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5期
9 刘前树;李广洲;;科学知识的转化机制及其对科学教育的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2期
10 汪明;;远程教育中缄默知识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传燧;;孔子“学习中心”教学论思想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凌皓;;中国传统私塾的训蒙原则与方法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吴霓;;试析元代教学思想的特异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刘新科;;杜威教学思想的再认识(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陈恩辉;;一个语义发散思维训练的初步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6 王锦荣;;浅谈学校法制教育与礼仪教育[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志平(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知识教学:教育的中心任务[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授人以“欲”,先于“渔”[N];江苏教育报;2010年
3 江苏省无锡市教师 张蛰;来吧,同行们——让我听到你的声音![N];天津教育报;2010年
4 郭元祥;我们需要关注知识之后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孙振东;歧义颇多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 杨福家;培养公民: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N];联合时报;2007年
7 赵满忠(作者单位:大庆一中);基础教育的提升与超越[N];大庆日报;2005年
8 张家洼街道教育办公室 朱尔祥;浅谈对复习课的认识[N];莱芜日报;2008年
9 陈厚舜;39名重度智残儿童在家上学[N];北京日报;2007年
10 张河清;专业学习与教师素养[N];甘肃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阎亚军;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仲建维;沉重的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家琼;教学网络组织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潘光文;课堂文化的批判与建设[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毅;社会建构论对科学教育观的影响评析[D];西南大学;2008年
2 李国芝;论思维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古丽萍;教师教学思维方式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何伯锋;数学学科领域知识学习的知识表征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5 张冬玲;教育智慧与教师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伟娜;深度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静;专题型学习网站的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刘冬岩;对话理解—语言视野中的师生交往[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赵成蓉;后现代视域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04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00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