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学生人格不良倾向及对策研究
本文选题:人格 + 人格整合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19期
【摘要】:学生时期正处于人格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时常表现出知识学习和文化修养上的"单面人格"倾向、道德操守上的"双重人格"倾向、自我意识上的"悖论人格"倾向等人格不良倾向。其教育对策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加强引导学生对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关系的正确认识,加强引导学生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关怀。
[Abstract]:The student period is in the key stage of the gradual formation of personality. In this stage, students often show the tendency of "one-sided personality" in knowledge learning and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the tendency of "dual personality" in moral conduct, and the tendency of "paradoxical personality" in self-consciousness. The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are: to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scientific educational values, to strengthen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value and personal value, and 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students to care for the ultimate value of lif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与信仰教育的研究”(项目批准号:2006FC34)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41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伟,王维宇;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道德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王小飞;当代德国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选择与定位[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3 刘志山;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与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简敏;高校德育模式创新浅谈[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郭娅玲,陈卓;知性体验与道德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6 秦红岭;;认知式德育与信仰式德育的失衡——兼论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与出路[J];高教探索;2006年06期
7 罗越媚;中西德育传统及其比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郭子贤;;伦理学视角下的邪教问题——论邪教生存与蔓延的根源及其铲除途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刘梅;加强信仰教育应正确认识和理解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08期
10 谭振宇;信仰教育:德育的新视野[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伟言;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房文翠;法学教育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3年
8 唐爱民;道德教育范畴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贺彦凤;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邱枫蓝;当代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玉玲;雅克·马里坦的道德教育哲学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迹;青少年生活思想的形成与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赵献梓;初级中学德育活动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钱亚梅;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嬗变与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家普;论义利观的重建与道德教育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相振银;班级“公正团体”道德教育策略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小伟;论语文教学中人文情怀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杏云;;新技术革命与苏联高等教育对策[J];国际观察;1984年03期
2 殷鸿翔;;新技术革命与我国高校招生工作——兼谈苏联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J];国际观察;1984年04期
3 饶浩;何杰;代文彩;郑应顺;王洪庆;罗明基;何宗传;;新的技术革命与教育改革(笔谈)[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4 ;新的技术革命与教育对策[J];四川教育;1984年Z1期
5 隋允康;;浅谈新技术革命的教育对策[J];未来与发展;1984年04期
6 孙承;;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教育的几个特点[J];日本研究;1985年04期
7 林尤照;;海南岛教育发展的战略和战术[J];学术研究;1985年01期
8 杨士泉,钱德音,施建华,徐孝英,董加斌;海门县中小学生卫生习惯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1986年01期
9 孙福好;高校新生军训的思想层次特点与教育对策[J];财贸研究;1987年S1期
10 韩清林,刘月乔,郑鸿杰,赵步仑;河北省教研工作和教研队伍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续臻;;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对策[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熊德利;;探索适合于新形势的道德理论体系及教育对策[A];浙江省暨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孙凤武;;简论一种领导心态的利弊、根源及可采取的教育对策[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4 杜伯良;陈坚强;;高三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及其教育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裴学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教育模式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张静;何之章;;残疾学生的从众心理及教育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赵宇;吴惠玲;谢琳;;出院PCI病人服药依从性调查及教育对策[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史惠;;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下护士再教育对策[A];第六届中韩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张晓文;陈s,
本文编号:2114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114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