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现代德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7-12 19:06

  本文选题:杜威 + 德育思想 ; 参考:《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7期


【摘要】:杜威的德育思想的核心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杜威主张"由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杜威认为一切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儿童有效的参与社会生活,并在社会生活中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杜威的德育观念对我国的道德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Abstract]:The core of Dewey'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is "education is life" and "school is society". Dewey advocates "learning from doing" and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Dewey thinks that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all moral education is to enable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life effectively. And personality has been fully developed in social life. Dewey's moral education concept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to the moral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石玉;;杜威的道德教育观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教学研究;2006年02期

2 陈桂生;略论杜威关于"学校道德"的见解——《教育中的道德原理》平议[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刘轶华;;论杜威的德育思想及对当前道德建设的启示[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云鹏,谢翌;优质学校建构的取向、模式与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石玉;;杜威的道德教育观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教学研究;2006年02期

3 李冲锋;;杜威论经验与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4 熊静波,郑远民;形式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变奏——以美国宪法裁判为中心的一个考察[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5期

5 李志伟;;杜威教育思想的哲学溯源——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谈起[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6 袁慧芳;彭虹斌;;经验课程的自然主义形态——杜威课程思想研究[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王能东;;科学文化与人的发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陈云恺;;自然教育自由教育契合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4 余泽娜;经验、行动与效果的彰显[D];复旦大学;2005年

5 龚孝华;走向具体个人:教育评价的生存论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魏鹤;西方哲学和社会理论中的自然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8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柳德玉;论教师经历与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宗孝;回归生活:教育范式的历史转换[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肖明全;论杜威的课程理论及其现代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高洁;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廖伟业;论追求本色的学校德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林清;把阳光给你[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颜娟;基于“经验”的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范志英;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建江;杜威以学生为中心德育主体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桂生;略论迪尔凯姆关于“理性化”的道德教育的见解[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陈桂生;略论杜威关于"学校道德"的见解——《教育中的道德原理》平议[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铁军;两种不同哲学上的“实践”与“效果”[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3期

2 鲍宗豪,刘文放;简论道德的客观标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3 冯天泽;;小博勒:《美国学术思想中的自由与命运——从爱德华兹到杜威》[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4期

4 贺麟;;实用主义是导致折衷主义和诡辩论的思想根源[J];学术研究;1980年03期

5 张劲夫;追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J];安徽教育;1981年10期

6 周德昌;孔子德育思想简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7 陈汉才;浅析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的本质区别[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8 A.C.奥恩斯坦 ,刘付忱;美国中小学的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1期

9 张文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九十诞辰纪念[J];江淮论坛;1981年05期

10 戴自俺 ,楼化篷;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我见[J];江淮论坛;198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改凤;;学习陶行知德育思想 教人求真 学做真人[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2 陈琦;张建伟;;再论建构主义学习观[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冯素陶;;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4 蒋福泉;;学习陶行知 发展师范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5 吴润根;;改革传统教育的一代宗师[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6 李子魁;;伟大的“不谋而合”[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7 刘蕴宽;;师陶札记三则[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8 郭介成;;谈职业教育之“主义”——读陶行知先生的《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9 刘皇风;安金珍;王军;;奥尔杜威上极性过渡带的形态[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10 荆世华;;“教人求真” “学做真人”——浅议陶行知的德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晨;年轻美国的老报纸[N];吉林日报;2000年

2 乔纳斯·F.索尔蒂斯(作者系原英文版编辑);后现代课程观[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胡乐乐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教育学视野中的课堂本义[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文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N];光明日报;2001年

5 张健;陶行知在今天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汪大昭;抓住今日 为了明天[N];人民日报;2001年

7 国理;我国学人积极参与国际文学理论对话[N];文学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郝清亮;耐人寻味的落选与入选[N];中国体育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邱镇祁;沪军难有作为[N];中国体育报;2001年

10 石为华;问一下:儿童所能学习的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慎英;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闫守轩;论教学中的生命关怀[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余泽娜;经验、行动与效果的彰显[D];复旦大学;2005年

5 田光远;科学与人的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6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7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8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10 张永;西方教育学知识形态演进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和国强;评杜威工具主义真理观[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国民;评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美英;中华传统道德与当代学校道德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聂薇;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李长伟;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8 颜丙峰;论科学精神的缺失与现代教育的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晨;赫钦期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李灵;杜威教师观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18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118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f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