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教无类”思想新探
发布时间:2021-03-15 10:36
关于"有教无类"的解释众说纷纭,没有一种说法能够令人信服。广为人接受的解释是: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然而,这个解释与孔子总体的教育思想不符。河北定县出土竹简《论语》中"有教无类"写作"有教无■",这个■字,应该释读为■。■从■得义,本义是"头部下坠的样子",引申为"塌陷、崩溃"。"教"在春秋时期文献中的常用含义是"军事训练"。联系《论语·卫灵公篇》的具体语境分析,有教无■的含义是:如果对民众进行以仁义为核心的军事教育,就不会上下离心离德,导致国家覆亡。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科学.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现有解释的不足
二、考古新发现
三、释读之误
四、不能读为類
五、“有教无”新解
六、“有教无”的语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教学概念的演变——从字源的角度看[J]. 章小谦. 现代大学教育. 2017(04)
[2]《论语》“有教无类”新解[J]. 庞光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7(01)
[3]“有教无类”解[J]. 谢质彬. 文史知识. 1989(11)
[4]释“有教无類”的“類”[J]. 马数鸣. 学术界. 1989(05)
本文编号:3084039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科学.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现有解释的不足
二、考古新发现
三、释读之误
四、不能读为類
五、“有教无”新解
六、“有教无”的语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教学概念的演变——从字源的角度看[J]. 章小谦. 现代大学教育. 2017(04)
[2]《论语》“有教无类”新解[J]. 庞光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7(01)
[3]“有教无类”解[J]. 谢质彬. 文史知识. 1989(11)
[4]释“有教无類”的“類”[J]. 马数鸣. 学术界. 1989(05)
本文编号:3084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084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