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践逻辑:意蕴、生成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1-03-15 20:23
教师实践逻辑是在实践场域内,源自教师实体性个体与关系、时间性经验与情感的长期积累而生成的自在逻辑。教师的实践逻辑虽然内隐性强,但它真实存在于教师的实践之中,探寻价值巨大。在现象学哲学观指引下,教师实践逻辑是可认识的。在认识教师实践逻辑时,需要尊重教师体验,尊重实践现象,回归实践情景,强调整体与联系性,用"还原的方式"去重构教师实践的实践关系。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教师实践逻辑的意蕴
二、教师实践逻辑的生成
(一) 实践场域:源于实践情境的博弈
(二) 实践实体:源于个体、关系的推进
(三) 实践时间:源于经验、情感的累积
三、教师实践逻辑的反思
(一) 尊重教师体验,充分认识到教师实践逻辑的内隐属性
(二) 尊重实践现象,认可教师实践逻辑中的实践意识价值
(三) 回归实践情境,以现象学哲学观去认识教师实践逻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话与环境:教育意义的迷失与找寻[J]. 位涛.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04)
[2]什么是现象学[J]. 张祥龙.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5)
[3]教育科学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关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方法论意蕴[J]. 冯向东. 高等教育研究. 2012(02)
[4]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石中英. 教育研究. 2006(01)
[5]教育与日常实践[J]. 丁钢. 教育研究. 2004(02)
[6]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J]. 郭元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01)
博士论文
[1]教师的实践逻辑研究[D]. 杨晶.东北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84764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教师实践逻辑的意蕴
二、教师实践逻辑的生成
(一) 实践场域:源于实践情境的博弈
(二) 实践实体:源于个体、关系的推进
(三) 实践时间:源于经验、情感的累积
三、教师实践逻辑的反思
(一) 尊重教师体验,充分认识到教师实践逻辑的内隐属性
(二) 尊重实践现象,认可教师实践逻辑中的实践意识价值
(三) 回归实践情境,以现象学哲学观去认识教师实践逻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话与环境:教育意义的迷失与找寻[J]. 位涛.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04)
[2]什么是现象学[J]. 张祥龙.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5)
[3]教育科学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关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方法论意蕴[J]. 冯向东. 高等教育研究. 2012(02)
[4]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石中英. 教育研究. 2006(01)
[5]教育与日常实践[J]. 丁钢. 教育研究. 2004(02)
[6]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J]. 郭元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01)
博士论文
[1]教师的实践逻辑研究[D]. 杨晶.东北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84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08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