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诠释学视域中的“教学”新解
发布时间:2021-03-17 19:26
教学是一个由师生和媒介共同参与的,关涉教学主体、过程、意义等多种因素、多个变量,充满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动态过程。在现代诠释学视域中,教学中的主体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而是由教师、学生、媒介共同在场的教学活动本身;教学过程并非是既定内容的线性传递与授受,而是自我理解的内向循环和意义社会化的外向循环的结合;教学的价值追求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而且是意义重构与创生,是个体的主体生成与自我超越。从现代诠释学的视域审视教学,这是对当前教学的一种反思与超越。
【文章来源】:现代大学教育.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媒介共同在场的教学活动本身
二、教学过程:自我理解的内向循环与社会文化的外向循环的结合
三、教学价值:意义创生和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虚无的对立与事实上的统一——论“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关系[J]. 王卉,周序. 现代大学教育. 2019(03)
[2]教学的价值自觉[J]. 徐继存. 课程.教材.教法. 2018(12)
[3]教育作为一项人文使命[J]. 万俊人. 现代大学教育. 2018(02)
[4]课堂教学改革应落实“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育理念[J]. 刘建波,董礼,曹宇,冯倩倩. 中国高等教育. 2017(Z3)
[5]生成性教学:作为教学哲学的机理结构与内在理据[J]. 程良宏,孟凡丽. 课程.教材.教法. 2016(09)
[6]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他者性——教学交往的范式转型[J]. 刘要悟,柴楠. 教育研究. 2015(02)
[7]“目中无人”:凯洛夫《教育学》核心概念批判[J]. 王艳玲. 全球教育展望. 2009(04)
[8]从“中心”到“对话”:现代西方师生观的转向[J]. 杨捷.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1)
[9]问诊大学课堂教学[J]. 吴小鸥. 现代大学教育. 2004(01)
[10]哲学解释学视野中的美与真[J]. 李鲁宁. 文史哲. 2001(06)
本文编号:3087594
【文章来源】:现代大学教育.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媒介共同在场的教学活动本身
二、教学过程:自我理解的内向循环与社会文化的外向循环的结合
三、教学价值:意义创生和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虚无的对立与事实上的统一——论“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关系[J]. 王卉,周序. 现代大学教育. 2019(03)
[2]教学的价值自觉[J]. 徐继存. 课程.教材.教法. 2018(12)
[3]教育作为一项人文使命[J]. 万俊人. 现代大学教育. 2018(02)
[4]课堂教学改革应落实“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育理念[J]. 刘建波,董礼,曹宇,冯倩倩. 中国高等教育. 2017(Z3)
[5]生成性教学:作为教学哲学的机理结构与内在理据[J]. 程良宏,孟凡丽. 课程.教材.教法. 2016(09)
[6]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他者性——教学交往的范式转型[J]. 刘要悟,柴楠. 教育研究. 2015(02)
[7]“目中无人”:凯洛夫《教育学》核心概念批判[J]. 王艳玲. 全球教育展望. 2009(04)
[8]从“中心”到“对话”:现代西方师生观的转向[J]. 杨捷.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1)
[9]问诊大学课堂教学[J]. 吴小鸥. 现代大学教育. 2004(01)
[10]哲学解释学视野中的美与真[J]. 李鲁宁. 文史哲. 2001(06)
本文编号:3087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087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