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不同认知卷入程度分心活动对幼儿延迟满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18 17:12
  为了探究具有不同认知卷入程度的分心活动对儿童延迟等待时间的影响,本研究使用自我延迟满足范式,选取一所普通幼儿园120名3~4岁幼儿作为被试,随机分配到认知卷入度逐步提高的静等组、想象组和绘画组,结果表明静等组幼儿平均等待时间最短,只有1.26分钟;想象组幼儿等待时间有所延长,平均6.09分钟;绘画组幼儿等待时间最长,平均11.83分钟。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静等组、想象组还是绘画组,4岁儿童的延迟等待时间均显著长于3岁儿童。这证明增加认知卷入度的分心活动(如想象与绘画)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把奖励物的热表征转换为冷表征,从而促进延迟等待时间的增加。当儿童面对诱惑物时,成人可以让其进行想象等认知转化或艺术创作活动,能够有效地减弱儿童的冲动,提高其自我延迟满足的能力。 

【文章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2019,(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材料及设计
    (三)研究步骤
    (四)数据处理的过程、技术和手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静等组、想象组和绘画组幼儿在不同等待时间的人数及百分比
    (二)年龄和认知活动二者之间的方差分析
四、讨论
    (一)认知卷入度增加的分心活动对幼儿延迟满足的影响
    (二)年龄对幼儿延迟满足的影响
五、教育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选择与坚持:跨期选择与延迟满足之比较[J]. 任天虹,胡志善,孙红月,刘扬,李纾.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2)
[2]父亲参与对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儿童性别的调节作用[J]. 聂晋文,芦咏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2)
[3]观点采择因素对3~4岁儿童延迟满足决策的影响[J]. 蒋钦,李红,张姝玥,张婷,冯廷勇,龙长权.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02)
[4]儿童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其9岁时学校社会交往能力预期的追踪[J]. 杨丽珠,王江洋.  心理学报. 2007(04)
[5]儿童自我延迟满足的视觉认知过程[J]. 韩玉昌,任桂琴.  心理学报. 2006(01)
[6]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发展特点及其中澳跨文化比较[J]. 杨丽珠,王江洋,刘文,Monica Cuskelly,Airong Zhang.  心理学报. 2005(02)
[7]四种注意情境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J]. 杨丽珠,徐丽敏,王江洋.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04)
[8]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J]. 陈伟民,桑标.  心理科学进展. 2002(01)

硕士论文
[1]3-6岁儿童想象力的发展研究[D]. 连桂菊.首都师范大学 2013
[2]从延迟满足任务看儿童期热执行功能与冷执行功能的关系[D]. 唐艳.西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88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088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7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