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和谐、抗逆力、总体幸福感及抑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04 20:25
文章采取准实验设计的方法考查了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和谐、抗逆力、总体幸福感及抑郁的影响。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对海南某大学的470名大学生进行准实验积极心理干预。采用实验前后测的方法了解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和谐、抗逆力、总体幸福感及抑郁的影响。结果表明:(1)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和谐、抗逆力、总体幸福感及抑郁产生显著影响。(2)积极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抗逆力、总体幸福感,降低大学生抑郁症状。(3)积极心理干预对男生女生都有显著效果。(4)积极心理干预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都有显著的效果,尤其对大二、大三学生的干预效果更好。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一) 对象
(二) 研究工具
1.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
2.抗逆力量表 (也称心理韧性量表,CD-RISC)
3. 总体幸福感量表 (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GWB)
4.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CES-D)
(三) 研究程序及步骤
(四) 统计方法
三、结果
(一)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二) 实验组心理和谐、抑郁、总体幸福感、抗逆力实验前、后测结果分析
(三) 控制组心理和谐、抑郁、总体幸福感、抗逆力水平实验前、后测结果分析
(四) 实验组控制组心理和谐、抑郁、总体幸福感、抗逆力实验前测结果比较
(五) 实验组控制组心理和谐、抑郁、总体幸福感、抗逆力实验后测结果比较
(六) 男生组女生组前后测各因子分的变化和比较
(七) 不同年级前后测各因子分的变化和比较
四、讨论
(一) 积极心理干预效果
1.积极心理干预对总体幸福感和抑郁的影响
2. 积极心理干预对心理和谐的影响
3. 积极心理干预对抗逆力的影响
(二) 研究价值与展望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积极心理干预是“新瓶装旧酒”吗?[J]. 段文杰,卜禾. 心理科学进展. 2018(10)
[2]大学生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霍珍珍,刘春雷. 校园心理. 2017(05)
[3]跨越个体与系统:青少年抗逆力研究的反思[J]. 张杰,何东侠. 当代青年研究. 2017(02)
[4]积极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状大学生情绪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王健,刘书梅,张沛超,吴海艳,迟新丽. 中国特殊教育. 2016(11)
[5]抗逆力的跨文化研究[J]. Michael Ungar,王然,田国秀.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6]心理弹性训练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杨艳. 中国学校卫生. 2015(02)
[7]大学生抗逆力的研究与思考——以贺州学院为例[J]. 杨玉相,蔡大武. 鸡西大学学报. 2015(01)
[8]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J]. 吴九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11)
[9]元认知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的干预效果[J]. 吴九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7)
[10]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抑郁干预研究[J]. 王健,吴海艳. 中国特殊教育. 2014(03)
本文编号:3383951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一) 对象
(二) 研究工具
1.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
2.抗逆力量表 (也称心理韧性量表,CD-RISC)
3. 总体幸福感量表 (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GWB)
4.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CES-D)
(三) 研究程序及步骤
(四) 统计方法
三、结果
(一)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二) 实验组心理和谐、抑郁、总体幸福感、抗逆力实验前、后测结果分析
(三) 控制组心理和谐、抑郁、总体幸福感、抗逆力水平实验前、后测结果分析
(四) 实验组控制组心理和谐、抑郁、总体幸福感、抗逆力实验前测结果比较
(五) 实验组控制组心理和谐、抑郁、总体幸福感、抗逆力实验后测结果比较
(六) 男生组女生组前后测各因子分的变化和比较
(七) 不同年级前后测各因子分的变化和比较
四、讨论
(一) 积极心理干预效果
1.积极心理干预对总体幸福感和抑郁的影响
2. 积极心理干预对心理和谐的影响
3. 积极心理干预对抗逆力的影响
(二) 研究价值与展望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积极心理干预是“新瓶装旧酒”吗?[J]. 段文杰,卜禾. 心理科学进展. 2018(10)
[2]大学生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霍珍珍,刘春雷. 校园心理. 2017(05)
[3]跨越个体与系统:青少年抗逆力研究的反思[J]. 张杰,何东侠. 当代青年研究. 2017(02)
[4]积极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状大学生情绪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王健,刘书梅,张沛超,吴海艳,迟新丽. 中国特殊教育. 2016(11)
[5]抗逆力的跨文化研究[J]. Michael Ungar,王然,田国秀.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6]心理弹性训练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杨艳. 中国学校卫生. 2015(02)
[7]大学生抗逆力的研究与思考——以贺州学院为例[J]. 杨玉相,蔡大武. 鸡西大学学报. 2015(01)
[8]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J]. 吴九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11)
[9]元认知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的干预效果[J]. 吴九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7)
[10]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抑郁干预研究[J]. 王健,吴海艳. 中国特殊教育. 2014(03)
本文编号:3383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38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