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转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2001年6月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开始试行,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文化是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的综合体现,它影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影响着学校、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师文化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 本论文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实现传统教师文化转型的问题,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相适应的新型的教师文化。论文在借鉴教师文化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界定了文化、教师文化、文化转型与教师文化转型等相关概念;通过考察教师的主要行为来透视传统教师文化现状,主要从考察教师课堂的教学行为和学校中教师的人际交往行为来展示教师文化。 本论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从两个角度来透视教师文化的实然状况:一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二是学校中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笔者通过到河北省某些中学进行课堂听课,参加中学教师的教研室活动,与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访谈,从实际考察中发现在新课程的推行过程中,在教学行为上,教师表现为或是曲解了新理念的深层涵义或是仍旧维持传统教学方式;在人际交往上教师表现为个人主义倾向、群体马赛克倾向、人为合作的倾向。结合这些教师文化的实然状况笔者概括出,在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下,传统的教师文化具有权威性、保守性、疏离性、科层化的特征。同时分析教师文化转型的背景,面对社会范式转型、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这些背景,传统教师文化弊端显现,因此要重构新型教师文化。 鉴于传统教师文化的实然状况,本文以哲学、文化学以及教育学的一些理论为基础试图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师文化,在对传统教师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础上,提出新型教师文化具有反思、合作、创新、民主、扁平化特征。论文从三个层面提出了构建新型教师文化的实施对策,其一从个体层面,要提升教师反思意识,倡导新的专业生活方式;其二从学校层面,要发挥校长引领作用,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其三从校际关系,利用网络技术,共享文化资源,拓展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文化 教师文化 文化转型 教师文化转型 新课程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51.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绪论8-15
- 一、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8-9
- 二、 研究方法9-10
- 三、 研究综述10-15
- 第一章 教师文化转型释义15-19
- 一、 文化与教师文化15-17
- (一) 文化15
- (二) 教师文化15-17
- 二、 文化转型与教师文化转型17-19
- (一) 文化转型17-18
- (二) 教师文化转型18-19
- 第二章 教师文化转型过程的现状及背景分析19-30
- 一、考察教师两种典型行为,透视教师文化实然状况及特征19-25
- (一) 透视课堂教学,展示教师文化的实然状况19-21
- (二) 透视教师人际交往,展示教师文化的实然状况21-23
- (三) 审视教师文化的实然状况,分析传统教师文化的特征23-25
- 二、教师文化转型背景分析25-30
- (一) 社会范式转型25-26
- (二) 新课程的实施26-28
- (三) “反思型”教师的诉求28-30
- 第三章 新型教师文化构建的理论基础30-35
- 一、 哲学、文化学基础30-32
- (一) 马克思的人全面发展学说30
- (二) 存在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30-31
- (三) 玛格丽特·米德的教育文化观31-32
-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32-35
- (一) 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理论32
- (二) 教师职业分期理论32-35
- 第四章 新型教师文化建构对策35-48
- 一、新型教师文化的特征分析35-37
- (一) 创新性35
- (二) 反思性35-36
- (三) 民主性36
- (四) 合作性36-37
- (五) 扁平化37
- 二、新型教师文化建构对策37-48
- (一) 个体层面:提升教师反思意识,,倡导新的专业生活方式37-41
- (二) 学校层面:发挥校长的引领作用,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41-45
- (三) 校际之间:共享文化资源,构建虚拟教研45-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录51-53
- 后记53-5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平;;生物新课程中老师的适应性状况[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2 代保民;;新课程改革,校长不可缺位[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3 马瑞光;;新课改理念下班级工作初探[J];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4 王廷连;;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5 文亚红;;感悟新课程标准[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6 乔娜;;教师角色转变与新课程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
7 于彦花;;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的转变[J];学周刊;2011年07期
8 张中俊;;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思索[J];快乐阅读;2011年13期
9 陈京山;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透视[J];基础教育;2004年04期
10 罗发海;;浅谈新课程改革与师资培训[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勤娣;尹东妹;;反思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宋庆发;;春天的落叶让人迷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倾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陈涛;;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郝文凤;;新课程高中英语探究式学习模式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5 燕兴权;;试论课程改革中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志前;;新课程·新技术·新变革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初中物理新课改的实践及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子圣;;浅议课改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郝健;;几个语文教学现象留给我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9 陆守明;;农村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唐炎;郭礼;禹文;;运用“黑箱”理论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审视[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纯;明年高中力争实行新课程改革[N];安徽日报;2004年
2 徐志纯;新课程改革以农村为重[N];安徽日报;2004年
3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师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记者 李芳;我省明秋实施普高新课程改革[N];云南政协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温淑敏 通讯员 黎力;“求思文化”助新课程改革扬帆远航[N];天津教育报;2009年
6 宋维萌 吴颍惠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业强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史学贵 贵州省毕节实验区教育局局长 单秀梅 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老师;新课程改革 让教育走近实践[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市教育局供稿;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考察报告[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8 吴秉健;我市小学新课程改革成效凸显[N];韶关日报;2009年
9 杨杰 安阳市第二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以建设性思维推进新课程改革[N];安阳日报;2009年
10 毕节市八寨中学 陈堡;浅议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N];毕节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2 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4 万伟;亦续亦断[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袁磊;“农远工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曹俊军;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吕润美;新课程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玉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彩;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转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雷芳;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蔡建忠;新课标下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玲;新课程改革下我国优秀中学英语教师素质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映鹏;新课程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施小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军;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范永红;新课程实施中地理教师反思性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阮茜;中小学校新课程改革中的的教师评价问题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媛;高中新课程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5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