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消费视域下当代大学生身份认同的逻辑分析
发布时间:2025-05-20 06:49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等三重属性,当代大学生在进行符号消费选择时尤其迷恋符号价值。人的实在同一性所决定的持续性是决定"身份"的首要特征,逻辑同一性构成"身份"判定的主要依据。自我身份认同可以划分为个体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两个类型。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大学生通过积极建构身份认同的可能性要素,形成特定的行为模式和文化惯性,维持既定的社会符号秩序。符号消费语境下大学生身份认同凸显出"示同"与"示异"、"从众效应"与"势力效应"、"凡勃伦效应"与文化认同、学校"区隔"与角色认同等表征。符号消费引起当代大学生身份认同三重危机:自我归属感与认同的缺失、身份与角色的冲突、亚文化失范与主体迷失。符号消费下大学生身份认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构:探寻自我归属,定位阶层身份;权衡"示异"与"势力效应";规范社会舆论,重塑符号消费亚文化。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符号消费下商品价值选择: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符号价值
二、身份认同与大学生
三、符号消费语境下大学生身份认同表征 (见图1)
1.“示同”与“示异”
2.“从众效应”与“势力效应”
3.“凡勃伦效应”与文化认同
4.学校“区隔”与角色认同
四、符号消费引起当代大学生身份认同的三重危机
1.自我归属感与认同的缺失
2.身份与角色的冲突
3.亚文化失范与主体迷失
五、符号消费下大学生身份认同的重构
1.探寻自我归属, 定位阶层身份
2.权衡“示异”与“势力效应”
3.规范传媒舆论, 重塑符号消费亚文化
本文编号:404701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符号消费下商品价值选择: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符号价值
二、身份认同与大学生
三、符号消费语境下大学生身份认同表征 (见图1)
1.“示同”与“示异”
2.“从众效应”与“势力效应”
3.“凡勃伦效应”与文化认同
4.学校“区隔”与角色认同
四、符号消费引起当代大学生身份认同的三重危机
1.自我归属感与认同的缺失
2.身份与角色的冲突
3.亚文化失范与主体迷失
五、符号消费下大学生身份认同的重构
1.探寻自我归属, 定位阶层身份
2.权衡“示异”与“势力效应”
3.规范传媒舆论, 重塑符号消费亚文化
本文编号:4047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4047016.html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