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需要及精神资助途径
本文关键词:试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需要及精神资助途径
【摘要】: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观念的转变和制度的更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顺应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又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此同时,只有在实践中落实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等,才能真正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 红河学院学生处;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人权 社会主义
【基金】: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滇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教育模式的研究”(08Y20384)
【分类号】:G647;G444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比例迅速增长,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高校对贫困生的教育已从经济上的资助、勤工助学的开展,扩展到心理上的关注和精神上的扶持。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建立外部救助与内在关怀相结合的关怀体系,是当前高校教育及管理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艳红;陈保平;;自我效能感研究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3期
2 陆桂枝;;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冲突[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3 孙园;;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自助[J];教育与职业;2004年04期
4 魏青;;试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及其疏导[J];教育与职业;2006年12期
5 周红霞;;贫困大学生就学现状及教育模式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11期
6 贺金莲;;提能:高校贫困生解脱“贫困链”束缚的有效途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金元;李晓艳;;论高校贫困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7期
2 刘英楠;牛栋;杨秀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5期
3 郭艺萍;;微网络时代高校贫困生关怀体系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03期
4 田筱鸿;;高校贫困生心理辅导与经济资助互动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5 戴晓英;;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及其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曾婷婷;;高校贫困生“双助型”帮扶模式初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7 温宝君;樊东霞;张彩秋;姜会;;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成因探析[J];硅谷;2009年14期
8 陈玲先;;浅议高校内部的贫困生管理工作[J];经营管理者;2009年08期
9 欧永美;;构建“造血”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J];消费导刊;2008年24期
10 任建蕊;董鹏;;公平正义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炎春;高校贫困学生干部素质培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佳;论思政教育视域下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缺失与提升[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建阳;提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助能力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琴;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英;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唐艳华;河南省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陆宁波;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其情感评价模式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昕鹏;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与资助体系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9 张鹏娟;高校贫困生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10 王盼;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D];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丽娟,胡福贞,韩小雨;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原因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2 刘兵,吴宇萍,陈建红,李媛,谢琦,李映章,何军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广东医学;2005年09期
3 李从松;西方国家大学生贫困观念的变迁与贫困生资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曾荣侠;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教育价值[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赵红,代艳丽;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01期
6 陈德静;关于健全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2年02期
7 潘本衡,肖冬梅;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06期
8 刘继同;落泪是金:关于贫困大学生状况的定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11期
9 王才康;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年01期
10 李靖,赵郁金;Campbell幸福感量表用于中国大学生的试测报告[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骥;论人权视域中和谐社会的构建[J];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刘毅;;试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需要及精神资助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朱忠祥;朱芊;康雁冰;;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中国公民权问题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原新利;;培育和谐社会的美德——从基本权利的保障角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蔡建芳;刘雪斌;;论文化权利及其与和谐社会的关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6 孙祥生;;宪政视野中的和谐社会[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姚丽敏;;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宪政秩序[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郑二为;;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罗许生;;和谐社会下法律援助制度的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杨杰;;用长征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文教资料;2007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志兰;沈君彬;;构建福建和谐社会结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明君;李云平;;人性化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晓静;许月潮;李慧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的要求[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4 孙路宝;;浅议和谐文化[A];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研讨会暨2006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5 段冬林;李小鲁;;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国雪利;刘惠军;;积极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盖玉彪;陈伟;;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军事司法改革[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潘兆康;;和谐社会视野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新视角:恢复性司法模式[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9 许宁;;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出狱人保护制度探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刘晓梅;;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美第十三次人权对话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2年
2 ;《世界人权宣言》能构成人权的国际标准吗[N];人民日报;2005年
3 ;为什么说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实际上是一场争取人权的伟大斗争[N];人民日报;2005年
4 彭宏 通讯员 魏庆;“美式人权”让世人难以信服[N];科技日报;2004年
5 郭杰忠;人权入宪: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N];江西日报;2004年
6 高云君;以人为本的制度保障[N];四川日报;2004年
7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孙力 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 何怀远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杨宝兰 南京政治学院 严高鸿 杜永吉;科学地创新主流意识形态[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刘敬东;别了,“人权卫士”[N];法制日报;2004年
9 李世安;标榜人权 实践霸权[N];法制日报;2004年
10 果永毅;再谈人权[N];人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琦;现代性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保彦;主体意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存刚;全球化与两大制度演进[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立勇;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朗生;寻求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6 秦正为;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马婷婷;效用主义的争论与现状[D];浙江大学;2008年
8 袁聚录;试析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赵合俊;作为人权的性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曹冬梅;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山;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政合;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思想观念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3 柏晶;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实现[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继忠;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吉林大学;2006年
5 梁皓;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寰;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与正确途径[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卢有可;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宪法秩序[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初探[D];武汉大学;2005年
9 夏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甄志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试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需要及精神资助途径
,
本文编号:513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1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