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及人际信任对孤独感影响
本文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及人际信任对孤独感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孤独感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人际信任量表 师范院校贫困生 支持利用度 统计学意义 大一学生 社会支持水平 回归分析 贫困大学生
【摘要】:目的探讨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为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人际信任量表(ITS)、UCLA孤独量表对204名贫困生和19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1)师范院校贫困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人际信任、孤独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师范院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孤独感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支持利用度、人际信任、孤独感的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一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大一学生的人际信任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一学生的孤独感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学生。(3)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不同社会支持水平、人际信任水平的师范院校贫困生孤独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回归分析表明,人际信任、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均能负向预测孤独感(P0.05)。结论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对师范院校贫困生的孤独感有显著影响。
【作者单位】: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关键词】: 孤独感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人际信任量表 师范院校贫困生 支持利用度 统计学意义 大一学生 社会支持水平 回归分析 贫困大学生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q103)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孤独感是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不满意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1〕。以往对孤独感的研究多集中在儿童、老年2个年龄段,对大学生群体的孤独感研究尚不深入〔2〕,对大学贫困生的研究较少。社交因素对孤独感的产生具有较大影响,缺乏社会支持是孤独感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剑;蒋威宜;;孤独感及我国小学儿童孤独感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Z2期
2 陈琴;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8期
3 邓丽芳;徐慊;郑日昌;;大学生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4 赵冬梅;周宗奎;刘久军;;儿童的孤独感及与同伴交往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5 胡娜;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厚超;常雯;;大学生需要现状的调查研究[J];心理研究;2008年03期
2 张艳华;慈勤英;;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子女孤独感的相关研究——基于功能分析的视角[J];青年探索;2008年01期
3 王学举;;农村背景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基于两位农村大学生的个案研究[J];青年研究;2007年11期
4 纪梦楠;;大学生社会支持研究现状[J];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5 朱志明;;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其相关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6 岑延远;;大学生竞争心理与控制源的相关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朱志明;;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及其相关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8 赵淑娟;王卫平;;当代大学生孤独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9 张爽;;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吴永慧;李志方;曾玮;;我国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体育锻炼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理;大学生业余体育锻炼行为的预测:基于心理控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虹;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与公务员工作倦怠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万杰;大学生人际信任、自我和谐与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慕;高二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晨;大学生孤独感与社交能力、气质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桂菊;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张娟;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于少杰;男性少年犯孤独感及其与人际容纳、社会支持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董薇薇;被忽视幼儿游戏行为表现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罗莉君;高师贫困大学生应激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吴巧云;大学生与网友的自我表露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从松;我国大学生贫困的现状与趋势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王飞;当代青年中的孤独感分析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崔小梅,郑权,吴洁;文科、理工科、体育类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调查[J];体育学刊;2002年06期
5 陈耕春;我国城市成年人心理健康监测指标优化—社会支持程度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杨建立,李恒芬,赵慧芳,刘安田;社会支持与在校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4期
7 林正大;林正行;黄士铮;;略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J];中国学校卫生;1991年06期
8 周宗奎,赵冬梅,陈晶,蒋京川,Rachel Hundley孟菲斯大学心理系;童年中期儿童社交地位、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9 周宗奎,范翠英;小学儿童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10 李娟,张丽芳,李永在;父母教育方式、社会支持对盲童孤独感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宗奎;孙晓军;赵冬梅;;童年中期儿童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中介效应的检验[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柯锐;邹泓;;青少年家庭功能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琴;减少孤独感[J];心理与健康;2002年08期
2 王伟;钻出孤独的“茧”[J];心理与健康;2002年08期
3 冯庆禄;论陶诗中的孤独感[J];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01期
4 彭学文;走出孤独感[J];长寿;1998年06期
5 康友;怎样克服孤独感?[J];心理与健康;2001年05期
6 杨卓仁;略论中国古代诗歌中流露的孤独感[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王福兰;孤独感会使人的生机凝固[J];中国保健营养;1998年02期
8 王宏伟;浅析青少年的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高新竹;;感受孤独[J];初中生世界;2002年35期
10 周国安;;孤独,人类的宿命——读《孤独的树》赏析[J];中学生读写(初中);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崎不二子;岩濑信夫;古川秀敏;波多江阳子;野口房子;国武和子;;长与市老人中心对高龄者孤独感和抑郁的调查[A];第七届中日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赵阿勐;刘宣文;;大学新生的移动电话使用对入学后孤独感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赵冬梅;;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互预测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丘立才;;毛泽东诗词中的孤独感[A];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0年
5 黄恩;徐晓青;张载福;吕望强;陈建民;;职业中专学生的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邓莎莎;王小运;;网络活动与大学生抑郁心理及孤独感的相关性[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孟庆方;林勇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和老年人孤独感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孙红梅;;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晓刚;;孤独研究的中国化[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李彩娜;邹泓;;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建芳;如何让孩子减少孤独感[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高桂英;矫正学习不良儿童的孤独感[N];甘肃日报;2004年
3 ;如何消除孤独感[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4 清源;如何消除孤独感[N];民族医药报;2002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王寅;何训田:我常常有一种没有对手的孤独感[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6 副主任医师 李雯;怎样防止老年孤独感[N];中国老年报;2007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都市人为何难逃孤独感[N];北京科技报;2005年
8 ;美联社报道:很多美国人孤独感加剧[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李振辉 通讯员 宁习源;“空巢老人”如何摆脱孤独感[N];广东科技报;2008年
10 李明贤;走出孤独的困境[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喜田;论转型期小说“人”的发现[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艺敏;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3 赵冬梅;童年中期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邹赐岚;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在花;学习困难儿童自我定向、友谊质量、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贞;为孤独者造像——论白先勇小说人物的孤独感[D];西北大学;2003年
7 任丽杰;小学儿童孤独感及其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红梅;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9 谭静;儿童友谊、同伴接纳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姚学丽;适合老年人需要的城市养老方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16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16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