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课程实施取向与教学设计转变

发布时间:2017-07-06 06:19

  本文关键词:课程实施取向与教学设计转变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实施取向 教学设计理论 课程与教学 教师 设计范式 学习者 相互适应 传统教学 新课程 相关知识


【摘要】: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体现了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与课程价值观。在不同的课程实施取向下,教学设计也具有不同的旨趣与方略。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试图以不断发展的课程理念为参照,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宗旨,凝聚和整合教学设计理论相关知识,解决传统教学设计范式与促进学习者发展之间的冲突,寻求对传统教学设计范式的某种超越和制衡。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课程实施取向 教学设计理论 课程与教学 教师 设计范式 学习者 相互适应 传统教学 新课程 相关知识
【分类号】:G42
【正文快照】: “如果从1962年格拉泽明确地提出‘教学系统’概念以及对教学系统进行设计算起,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教学设计’已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1]西方的教学设计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加涅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基本成熟,而到了90年代初,以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文;教学系统设计(ISD)研究的历史回顾——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一)[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1期

2 彭海蕾;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3 张增田,靳玉乐;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锦华;校本在职教育特色课程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02期

2 蒋海燕,邹晓东;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观的若干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1期

3 谭移民,钱景舫;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28期

4 蒋乃平;课程模式选择的重要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34期

5 闵亨锋;用“公司制”形式展开“实践导向”课程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13期

6 钟明,何节玉,黄宏新;基于网络的有机化学实验ICAI课件的制作[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刘炎,铁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探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钟启泉,黄志成,赵中建;开拓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域——兼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周华丽,顾志良;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崔允o7,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艳辉;谢自芳;;从历史角度来看绩效技术与教学设计的关系[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张春宝;刘亚辉;杨灿荣;李军;曹军;;由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引发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3 朱鑫;;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的探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4 陈道木;朱秀庆;袁宏;王剑峰;;教学训练器系统中人、机交互设计原则的考虑[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严书宇;社会科课程研究:反思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美玉;基于Moodle平台的信息化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烁;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借鉴[D];河北大学;2000年

4 张军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开发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1年

5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钟志勇;国家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与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伟华;健康人生教育模式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宗伟;关于教育技术的人文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2 李龙;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3 鲍嵘;教学设计理性及其限制[J];教育评论;1998年03期

4 祖晶;简论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教育评论;1998年05期

5 谭顶良;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J];教育研究;1995年05期

6 和学新;教学活动的主体性诠释[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恰;;潜件[J];外语电化教学;1992年01期

2 郭锡全;;教学设计在视听教材制作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1993年03期

3 ;李克东教授[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4 黄晓地,李克东;基于教学设计的教学专家系统ELECT[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5 王军,,张海茹,陈纯;多媒体组合教学与《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改革[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年02期

6 陈雪峰;“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实验研究[J];中等医学教育;1996年04期

7 赵莉;电大教师素质结构浅析[J];中国远程教育;1997年09期

8 谭洪章,孙泽平;现代教育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J];重庆工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9 孙玲芳,张红岩;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发展和前景[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10 乌美娜;研究与应用教学设计理论 提高远距离教育质量[J];天津电大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南海 整理;何克抗解读“教育信息化”[N];科技日报;2002年

2 张荣琴;多媒体课件开发思考[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教育技术,兴奋点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张树;教学设计的秘密[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朱德全 龙登丽;课堂改革:能否基于问题开处方?[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搭建平台[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秭归县实验小学 胡敏;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效整合[N];三峡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兵;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建宁;基于新时期教育思想的网络教育软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朱宁贤;现代教育理论和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伟川;优化教学设计,提高生物实验课教学质量[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胡晓源;网络课程《摄影》的设计、开发和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满海峰;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设计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戴亚飞;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全江涛;基于军事训练信息网的网络课程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严莉;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研究与软件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谢红仔;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现状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25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25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3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