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课程与教师的关系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我国课程与教师的关系研究述评
【摘要】:对课程与教师关系的关注和反思,反映了研究者关于课程研究和教师研究的思考深度。受到西方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经验的启示,我国对二者关系模式的研究经历了范式转换,即从"分离"转向了"整合"范式。相应的,教师从课程的"工具"和"附庸"角色向"自觉反思""、理解对话""、共生""、抵制"、"教师即课程"关系模式转变。
【作者单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中心;
【关键词】: 课程 教师 关系模式
【分类号】:G423.04
【正文快照】: 课程与教师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由于研究者的社会文化背景、教育功能认识、课程价值观念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古今中外的课程发展历史中,关于课程的每一次变革和论争,都无法避开教师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这一议题。课程模式的每一次变迁都必然引起二者之间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红玲;;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浅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2 熊素娟;;课程叙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巩靖宇;高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赵炳辉;熊梅;;教师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5 杜静;;领悟课程:教师与课程关系的重构[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6 王银飞;张军凤;;论教师与课程实施的关系[J];基础教育课程;2005年06期
7 蔡辰梅;;“我”和“我所教的课”——教师与课程的具体关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8 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9 郭元祥;;课程理解的转向:从“作为事实”到“作为实践”——兼论课程研究中的思维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1期
10 李茂森;;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分析框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明全;论教师参与课程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郑秋贤;“冲破坚冰”——三位浸入式教师成长的故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慧琴;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教师素养[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云淑;课程开发中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的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方体跃;;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冯智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5 陈治强;李艳军;贾西栋;;安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梁诸英;;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张晓琳;;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和对策——对皖北地区的个案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罗军兵;;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文化的重塑[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钟华;;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教师个体话语空间的培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房林玉;工具理性主义课程樊篱及其超越[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晓东;;“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空间的“重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蔡彬;;基于师范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王捷;;太阳能科技活动中,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与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6 纪雪颖;曹新;;找好切入点,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以“探寻奥运会徽后面的数学”为例[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钮小静;;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廖廷田;;农村高中教师压力源分析及干预策略研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杨;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宫成刚;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宋少婷;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杜烁;中国高校俄罗斯地理课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贾盈楠;小学男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莉;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德荣;基于“此在”的诠释学[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 包彩娟;美国的科学教育危机[J];外国教育动态;1982年05期
3 肖龙海;协商课程:促进高效学习的一种课程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4 姜勇;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现代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5 肖川;培植教师的课程意识[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年Z2期
6 王凯;教师叙事与专业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7 吴惠青,刘迎春;论教师课程能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8 J.索尔蒂斯,闵家胤;论教育哲学的前景[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3期
9 F·迈克尔·康内利,D·琼·柯兰迪宁,何敏芳,王建军;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李子建,尹弘飚;后现代视野中的课程实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霞;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业瑜;论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课程素质[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於红中;;国外教师成长一瞥[J];教书育人;2009年26期
2 郑容;兰英;;管理无声 管理无痕——来自一所农村小学的教师管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3 章迎华;;网络教研助力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1期
4 叶志微;;利用“主题式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校长阅刊;2008年01期
5 韩淑萍;;我国课程与教师的关系研究述评[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6 张瑞;;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实践平台[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08期
7 沈 兰;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意义与途径[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1期
8 容礼;;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校本教研[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年02期
9 李香玲;;国外五种早期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陈利;何静;张来源;;作业成为产品,学生成为员工——“五位一体”工学结合项目课程模式探究[J];中国教师;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维纲;;论创建工学结合的新型课程模式[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陶成庆;纪岳;冯玉才;;关系模式规范化的一个新算法[A];第九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0年
3 徐国定;;关系模式到IFO图的转换[A];第九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0年
4 党光磊;;浅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理论课程模式与能力培养[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马垣;崔丽;刘鸿雁;梁材;;关系中的概念与命题[A];第十七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0年
6 ;考虑函数依赖与键的关系模式到XML模式的转换(英文)[A];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5年
7 陈妮娅;;校本课程背景中的教师专业成长[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考虑约束的DTD到关系模式的映射(英文)[A];第二十一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4年
9 蔡昌;崔志娟;杨华;;分离·趋同·协作——税会关系模式及协调机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10 凌文才;;名优教师参与区域教研和培训工作的校本支持体系构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李国涛 实习生陈丽媛;第八届全国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在衡中举行[N];衡水日报;2010年
2 王大根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由“积累”走向“转型”的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夏禾;十六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苏州日报;2010年
4 杨柳青一中 安玉静;让生命成长走进教师专业发展历程[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郭秀中 葛宪利 冯彦鹏;滋兰九畹辉满园 沃土勤耕树参天[N];安阳日报;2009年
6 耀华中学 陈义;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思考[N];天津教育报;2009年
7 弓彩玲;复兴区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邯郸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万鸿涛 王斗天 通讯员 陈伟文 陈冬平 陈有新;罗湖强势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深圳商报;2009年
9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周俊宏;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危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江芸涵;让每一名教师更专业[N];四川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娜;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洪修;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社会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荀洪梅;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许楠;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D];西南大学;2012年
6 岳娟娟;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模型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7 蔡京玉;行动研究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大磊;共和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雅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吴美华;技术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洁;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瑾R,
本文编号:600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00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