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的文化转向
本文关键词:教育管理的文化转向
【摘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观出现了文化转向,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开始走向对文化的关注。人是文化的动物,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教育管理也凸现文化转向。今日教育管理理论却走上了一条构筑大帐篷的道路。这种多元综合实质就是教育管理文化转向的体现。教育管理的文化转向具有一系列的表征,在教育管理观、管理组织、管理职能、管理的民族性和研究方法上有所显现。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教育管理 文化 管理观
【分类号】:G40-058
【正文快照】: 近一个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是围绕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观点而展开的,从而也就形成了历史上两种对立的教育管理观——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观。科学主义的教育管理观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关注组织结构而忽视组织中的人,对人只强调人的理性因素而忽视人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晋宽;当代西方教育管理研究新思潮论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黄崴;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张新平;;外国教育管理学理论发展50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洪晓楠;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J];求是学刊;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章建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徽政治生态建设[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杨增和;论佛教对日本物语文学思维图式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李恩来;符号的世界——人学理论的一次新突破——恩斯特·卡西尔人学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谭扬芳;探析科学分界的历史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新平,杨小燕;格林菲德教育管理思想对话[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2 洪晓楠;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三次转向[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张新平;美英教育管理理论的三种范式[J];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4 张新平;关于教育组织管理批判理论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5 洪晓楠;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演变[J];求是学刊;1998年05期
6 洪晓楠;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志宏;美国教育管理类著作的特点[J];中小学管理;1998年10期
2 胡牧;;翻译研究:超越“文化转向”[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李政涛;从“问题”到理论──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中小学管理;1999年02期
4 张阳;;从翻译的文化转向看“礼”的英译[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5 姜雅珉;;翻译学文化转向下的翻译网络自主学习[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0期
6 张旭;;浅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转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0期
7 孙绵涛,康翠萍;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J];中小学管理;1997年11期
8 刘惠林;;教育管理学教学与研究的思想资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6期
9 曹晓燕;;新形势下高师声乐教学的多元文化转向[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赵博;;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下的诗歌翻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蕾蕾;;翻译《文化地理学手册》,理解地理思想和方法的创新[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张艳;;发挥农业高校科研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陈玉林;;“使用”问题研究——技术史的一种文化转向[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王洪涛;;“社会翻译学”的名与实——兼论翻译学“文化转向”的未来发展趋势[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杨山青;;文化的焦点,,后现代的视角:2000年以来我国异化和归化研究综述[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淑娟;宋广文;张建新;;佛教的般若思想对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启示[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贺西庆;;千锤百炼始成钢——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思考[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8 李蕾蕾;;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王爱莉;;翻译即文化移入[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韵江;刘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观点及其战略演化[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春花;寻找缺位的管理观[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2 陈春花;寻找缺位的管理观[N];经济观察报;2005年
3 代迅;文化转向与中心消解[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吴婷婷;汇丰的“六字”财富管理观:健康 平衡 稳健[N];证券日报;2011年
5 市城管局 黄祝山;用科学的城市管理观 推进镇江发展新跨越[N];镇江日报;2009年
6 葛守义;五寨县由“送”文化转向“种”文化[N];忻州日报;2008年
7 陈发春;上海:用法制扭转计划经济管理观[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8 张强;李嘉诚的管理观:“人才+知识”[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9 记者 朱章安 通讯员 王永华 徐德荣;衡阳由“送”文化转向“种”文化[N];湖南日报;2006年
10 ;有组织才能做大生意[N];中国保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跨学科视角的教育管理学探视[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周兵;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乔文娟;科学哲学视野中的中医形象[D];南开大学;2009年
5 孙盛涛;政治与美学的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鹏;晚明士人生活中的书法世界[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郑葳;教育心理学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罗承丽;操纵与构建: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倪;论戏剧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曹鑫;从文化转向角度论习语翻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徐玮;跨文化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4 潘羽辉;转向哪儿?[D];河南大学;2006年
5 尹训红;心理学文化转向的理论意蕴[D];吉林大学;2007年
6 陈习芝;翻译中归化、异化之时代内涵的实证分析[D];安徽大学;2004年
7 王晓慧;英汉互译中的文化缺损及补偿[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8 明明;论“两个转向”对翻译与文化研究的价值和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林玉华;从目的论看旅游资料汉译英[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焦文超;意识形态与翻译[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27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27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