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一个文化比较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一个文化比较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以人为本 物化 群体化 践行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教育过程 文化比较 中国传统文化 主体性
【摘要】: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发展影响至深。西方文化二元对立、理性至上的趋向最终导致了现代教育中人的分裂物化,因而呼吁人文科学、全人教育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应运而生。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政治伦理,人在"群体化"中丧失了个人的价值和主体性。因此,我们倡导的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应侧重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独立人格的养成。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新化县孟公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以人为本 物化 群体化 践行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教育过程 文化比较 中国传统文化 主体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研究”(07ASH011)成果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引言“教育与文化存在着相互包含、相互作用、互为目的和手段的交融关系。”[1]文化的特点往往决定教育的偏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经常能在文化中找到固有的根源。西方传统文化在二元对立的基础上崇尚理性和征服自然,这种传统演变为现代的科学主义、理性主义,从而导致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杨洋;;基于跨文化管理理论的中美企业文化比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李社敏;;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构想[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王超;略论教育合同[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谈利兵;;论“生命教育观”视域中的课堂教学[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4期
5 袁岳驷,胡建忠;论区域产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6 孙银莲;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7 田汉族;;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本动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8 朱颖;犯罪新闻报道的文化问题之比较[J];国际新闻界;2005年05期
9 陈青;;体育文化作用力[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刘徐湘,胡弼成;教育学中“具体的人”——现象学的视域[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中;刑事诉讼关系的社会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郝风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刘宇文;社本主义教育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霞;拯救与困惑[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5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琦;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7 刘印房;社会转型时期的“文人相轻”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冷树青;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系统哲学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陈啸;京派散文:走向塔尖[D];河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琼;师生关系的审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蒋德意;论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拓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小娟;中国高校后勤基础设施BOT投融资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易介南;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办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成新水;试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任香梅;班级管理中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黄佑生;在新课程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自主成长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易斌;我国高校教师科研创新的组织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谭继文;试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习方式的变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袁利芬;学生语文成长记录袋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增芥;;谈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教学思想[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2 朱永新;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3 周冠生;;试论人道主义教育观与马列主义教育观的对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4 南矩容;;就备与表的对照看《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J];固原师专学报;1984年02期
5 张粹然;试论个性的动力系统[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6 姜秀娟;;国内外心理学关于个性结构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7 李铁君;从国外学习心理学研究中得到的启示[J];教育科学;1986年03期
8 吴增芥;西方学习理论及其评价[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9 袁继富;评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10 ;本学报一九八六年总目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富;李宣瑚;;“人的可靠性分析”与地震监测预报[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2 周伟文;;妇女与社区环境管理[A];妇女·环境·使命——’97妇女与环境研讨会文集[C];1998年
3 高颖维;;金字招牌“德”来铸——贵友大厦“以德为魂,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之路[A];海派商业文化论文集[C];1995年
4 谭尚辉;;运用系统经济思维 建立本企业最经济的运行方式[A];中国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霍爱军;;提高邮政企业“用户满意度”的措施[A];用户满意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在逻辑及其未来走向[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努力探索 创新思维 推动我省乡镇企业管理工作迈向二十一世纪[A];全国乡镇企业管理工作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任学忠;;第二届全国人学学术研讨会纪要[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翟重文;;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几点认识[A];大连海事大学校庆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论文集(机电分册)[C];1999年
10 黄冠阜;孙伟;;高级住宅的给排水设置[A];第四届全国给水排水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庆喜;以人为本的管理[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志勇;家庭装修应以人为本彩色暖气成时尚[N];北京日报;2000年
3 李国庆;关于包装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N];中国包装报;2000年
4 张晴;“珍惜生命 以人为本 欲不可无 欲不可纵”[N];中国妇女报;2000年
5 康晓光;西部开发要给多数人创造发展机会[N];中国工商报;2000年
6 记者 王 娅;城市空气质量将改日报[N];中国环境报;2000年
7 马智;多厅影院 别样风景[N];中国交通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李建平;以人为本 教文育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张再林;关于人文教育的几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周丽娟;新设计带来以人为本新观念[N];中国汽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论中国高等院校竞技运动的驱动机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2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曾芬钰;论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可持续性[D];厦门大学;2003年
5 刘涛;刑事诉讼主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亢安毅;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孙建;人本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骆方金;增长与人本: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都本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事诉讼模式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38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3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