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激励机制的缺失及设计
本文关键词:我国教师激励机制的缺失及设计
【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依据博弈理论分析了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教师的激励机制,发现不仅教师的尽职激励合约缺失,敬业激励合约也缺失。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建立真正的教师用工解聘制度,明确尽职激励合约与敬业激励合约的激励界区;同时必须建立与敬业激励相容的晋升制度,逐步废除非敬业激励相容的晋升评定指标。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师 激励机制 博弈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5SXY001)
【分类号】:G525.1
【正文快照】: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目标和任务最终委托给教师,由教师来具体实施,如何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这是学校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就具体的教师而言,尽管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工作态度对教学任务的完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业务水平一定的前提下,我们知道制约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关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龙;;县乡财政解困和政府改革:目标兼容与路径设计[J];财贸经济;2006年07期
2 王君英;从契约角度谈企业剩余的合理分配[J];经济与管理;2003年11期
3 李严锋;对绩效薪酬的重新认识[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06期
4 王小龙;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契约性阻挠与社会福利损失:一种代理理论分析[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5 王宝成;阎颖;;委托代理框架下的公共部门激励机制优化构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6 石飞;乔坤;;乡镇政府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界;2005年10期
7 张钢,徐贤春;招商引资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8 郑长德,张维武;现代企业经营者寻租行为的博弈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黄再胜;;内部劳动市场与我国公务员的隐性激励[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高新才;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激励机制重构——基于行政绩效管理视角的新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章和杰;中国金融制度的风险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白彦壮;公共管理部门员工满意度与激励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徐林;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裴育;政府采购的经济学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2年
5 孟令国;中国企业管理层隐性激励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邓淑莲;政府与基础设施的发展[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7 刘美彦;激励视角下的政府绩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张力;我国公务员工资收入决定机制转换[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吴金明;基础设施领域的公企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天丽;专业化人力资本:转型时期配置制度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黄韦华;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经理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以国有企业经理为例的博弈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3 张军;我国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李庆;转型时期中国企业人才流失成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丽;论政府委托旅游规划合约安排的改进[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6 李雪增;劳动力流动中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保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7 滕兴乐;企业团队激励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胡胜强;公共组织中的控制与激励问题[D];西北大学;2004年
9 郑爱翔;公共部门人员激励机制与政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10 王宝成;我国公共部门优化激励机制的对策研究——基于委托一代理框架下的激励机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东;椒江“星级教师”制实践[J];中小学管理;1999年12期
2 郭天华;也谈“教师跟班走”的利与弊[J];中小学管理;1999年12期
3 叶宾;;教师的“苦”与“乐”[J];师道;2011年Z1期
4 常瑾;;试论教师激励制度的正当性[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7期
5 毛志成;;教师的魅力[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年01期
6 俞琳;促进教师群体的健康成长[J];基础教育;2004年05期
7 苏小霞;如此选聘老师值得商榷[J];基础教育;2004年08期
8 王峰;;肺腑之言变“弥天大谎”的背后[J];基础教育;2006年01期
9 鞠瑞利;赵丽敏;;“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J];基础教育;2006年01期
10 李秀丽;;增强学生抗挫能力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黑河学刊;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有志;任拉利;;贫困地区教师激励机制刍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3 赵鸣九;;大学青年教师16种个性因素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卞玉潮;;维护学生的尊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5 卢毅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的定位[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6 潘小莉;;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及其影响浅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徐燕萍;;教育是农业,教师当何为?——论生态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整体教育”职能[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友仁;;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意识的更新[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9 蒋晋红;;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是关键[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10 王金道;;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健康状况的多纬度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建国建议建立教师支教激励机制[N];山西政协报;2011年
2 周行东;禁教师“走穴”应辅以激励机制[N];无锡日报;2009年
3 王海清 强国峰;栾家坪建立教育教学激励机制[N];延安日报;2007年
4 记者 陈芳 雪梅 望剑;扶持薄弱学校 完善激励机制[N];三峡日报;2006年
5 马琴妙;激励机制促活力 人文关怀留人才[N];民族日报;2011年
6 魏松根;激励机制不要扭曲人性[N];中国教师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罗晶;发展“教科文”增强软实力[N];中国财经报;2010年
8 邓超;乡城县抓教育舍得花大钱[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9 静海县教育局 李宏爱;构建班级激励机制实现学生个性发展[N];天津教育报;2009年
10 尹晓华;取消“三好”评选意味着什么[N];四川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学校管理中选择性激励机制之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时春;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对课程的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秋颖;教师成为研究者:现实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焦丽敏;论教师的情绪管理[D];湖南大学;2008年
5 吴璜;在研究中认识新的自我——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马志玲;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姜淑颖;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浩;关于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朱赛红;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涛;电脑教育游戏激励机制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38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38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