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教育公正的若干研究与思考
本文关键词:转型期我国教育公正的若干研究与思考
【摘要】: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公正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公正,并最终影响社会成员权利与义务的实现。目前,各种原因导致我国教育领域依然存在很多不公正问题,使社会成员的基本受教育权等受到损害,也制约着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教育公正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伦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分三个部分对教育公正的理论与现实进行梳理,并试图从多个层面探寻实现我国教育公正的途径。全文的结构和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教育公正概述。结合中西方对教育公正的不同理解,从教育公正的内涵界定和教育公正的核心社会意义两方面入手,概述了教育公正的理论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部分,我国转型期教育公正的现状及分析。首先从伦理学角度详尽分析了我国当前教育公正问题的现状。然后,用社会学对教育不公现象作以下几个部分的分析:第一部分是社会资本的分析,其中不仅涉及到了农村教育不公的问题,也谈到了教育腐败问题。第二部分是制度的分析,主要从教育制度的转变、教育制度设计和户籍制度三个角度来分析教育公正问题。 第三部分,当前实现我国教育公正的策略。在价值领域,教育目标设立和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主体的行为准则以公正为基本价值诉求是教育公正价值原则确立的方向。在社会网络方面,一是要巩固社会网络内部的支撑点,二是增强网络外部的开放性。在制度方面,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改革教育费用制度;教育选拔标准应更趋于公正合理;扩张教育资源总量和培育良好教育风气、教育传统等。在社会公益领域,加强维护教育公正的民间力量。
【关键词】:教育公正 社会资本 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5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一、教育公正概述10-18
- (一) 教育公正的核心社会意义10-11
- (二) 教育公正的内涵11-18
- 1、透过历史看教育公正的内涵11-13
- 2、当代教育公正的内涵13-18
- 二、转型期我国教育公正的现状及分析18-37
- (一) 教育公正的现状18-31
- 1、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18-24
- 2、社会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24-28
- 3、教育机会获得不平等28-30
- 4、学校之间体制差异大30-31
- (二) 社会学分析教育不公成因31-37
- 1、透过社会制度看教育不公31-33
- 2、透过社会资本看教育不公33-35
- 3、教育不公的民间力量分析35-37
- 三、当前实现我国教育公正的策略37-48
- (一) 确立教育公正价值原则37-41
- 1、教育目的公正37-39
- 2、教育过程公正39-41
- (二) 完善教育公正保障机制41-45
- 1、社会制度角度41-44
- 2、社会资本角度44-45
- (三) 调动民间力量,发展教育慈善事业45-48
- 1、对教育慈善组织进行政策扶持45-46
- 2、健全教育慈善事业组织运行机制46
- 3、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教育慈善活动46-47
- 4、拓宽教育慈善事业的捐资助学渠道47-48
- 结语48-49
- 参考书目49-52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52-53
- 致谢53-54
- 详细摘要54-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蕾;;易变性职业生涯时代个体战略社会资本的构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3期
2 刘敏;;社会资本与贫困治理——基于广州市F街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康开洁;;透过社会资本看当代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述评[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金本能;;社会资本: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元素[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5 周琳琳;;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转型探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胥维真;;关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两大要素模型及意义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3期
7 陈辞;;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反贫困瞄准机制研究[J];理论月刊;2011年09期
8 王强;;社会资本理论视阈下的社会稳定问题研究[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07期
9 宇红;;社会资本视角下和谐组织的构建[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10 王群;;城市贫困人口社会资本重建途径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大建;;社会资本与社区发展[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秋心;龙长云;;信用——一种社会资本[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宏贵;熊胜绪;;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李宏贵;熊胜绪;谢峰;;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范元伟;郑继国;吴常虹;;初次就业搜寻时间的因素分析——来自上海部分高校的经验证据[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刘朝峰;;人情关系“货币化”与社会资本的酿造——以温州为例的考察[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常艳平;;发展政治文明与社会资本治理[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高和荣;;社会资本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的运用[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9 苏令银;;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资本的支撑性要素[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10 刘雅静;;社会资本视域下的公共危机治理研究[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田晓玲;社会变迁中的教育公正[N];文汇报;2009年
2 巩茹敏;构建和谐社会亟须解决教育公正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王子 本报记者 张守营;经济学重新发现文化的影响力[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张凯兰;建设宜居城市须积累和培育社会资本[N];中国改革报;2010年
5 卓远云;社会资本: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新资源[N];深圳特区报;2011年
6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政法所 魏文芳;维护提高党的社会资本[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7 陈宁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与教育机会均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张勇;社会资本进入环卫领域[N];中国环境报;2011年
9 记者 祝蕾;2000万基金带动1.8亿社会资本[N];济南日报;2011年
10 赵子祥;社会资本的功能与培育[N];辽宁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伟;社会资本对集群内企业跨地域转移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2 邢小明;新员工社会化、社会资本、组织承诺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吴青熹;变革型领导、社会资本与协同创新组织学习的视角[D];南京大学;2011年
4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徐礼伯;社会资本对联盟动态稳定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7 易剑东;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成长[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8 李志青;互动、社会资本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扩散[D];复旦大学;2003年
9 于剑波;企业行动者的社会资本与社会成本[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方敏;宗教归信与社会资本[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文燕;转型期我国教育公正的若干研究与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2 秦丹;城市私营企业主社会资本与企业发展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薛芳芳;社会资本与契约稳定性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静;农村产业集群的在线社会资本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牧兰;以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分析牧区开矿过程中的牧民城市化问题[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颜烨;转型中国社会资本生成条件和机制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黄甲寅;农村个体工商户经营活动中社会资本运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8 王凡荣;外来民工个体经营的社会资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鹏庭;上海新兴城市青年团体的内部交往关系和社会参与[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张晨;制度分析视野中的社会资本与现代国家制度构建[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69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69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