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我国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受教育状况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10:05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受教育状况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独生子女 受教育状况 社会影响


【摘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我国政府出台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人口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项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时并举的政策,迄今29度春秋,在我国尤其是大城市中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独生子女群体,独生子女人数已超过一亿。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是跟着中国社会改革的步伐、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如今他们已经走过了人生的幼年期、童年期和少年期,进入到成家立业的青年期。不少人已经开始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即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时,他们也自然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我国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受教育状况进行归纳总结,并试图探讨其与独生子女社会表现的关系有助于从“大人口”的视角形成人力资源大国战略的新思路,同时对时代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之后,利用五普数据资料,分析比较了我国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受教育状况的差异,总结独生子女由此所形成的智力优势和劣势,深层次地分析了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结合有关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这些优势和劣势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种种表象,并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与人口社会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依据、相关概念界定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方法等;第二章介绍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包括时代背景和家庭变迁;第三章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为主要的数据依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包括文化素质状况、智力优势和非智力素质:第四章主要探讨其受教育状况的社会影响,重点探讨了职业和婚姻两方面;第五章在实证的基础上思考独生子女时代人口素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四二一”家庭模式,同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主要提出以下观点: 1、通过比较发现,城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存在以下差异: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受教育年限长;独生子女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当于高中水平;独生子女女性较男性文化程度高;独生子女在智力和才能上存在一定的优势,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的不足。 2、目前,学术界对独生子女的社会影响众说纷纭,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智力优势使其较多的集中在层次较高的职业领域中,有助于提升我国人才优势的竞争力;独生子女员工跳槽、辞职的现象十分普遍,对社会的影响有利有弊;独生子女更倾向于舒适、体面的工作,则不利于青年一代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就婚姻方面而言,自由、晚婚正在成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新的婚恋态度,他们颠覆着中国的传统观念;在独生子女构成的婚姻中,丁克家庭数量有增加的趋势,容易加剧人口老龄化;由于缺乏责任感导致独生子女的婚姻“草结草离”,影响社会的稳定,就人口学方面而言,独生子女较高的文化素质不仅有利于我国人口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助于缓解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
【关键词】:独生子女 受教育状况 社会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521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问题的提出11
  • 1.2 研究综述11-15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15-17
  • 1.4 研究设计17-20
  • 第二章 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20-25
  • 2.1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的时代背景20-21
  • 2.2 独生子女政策的历史变迁21-22
  • 2.3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家庭的变迁22-25
  • 第三章 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受教育状况25-40
  • 3.1 文化素质状况及成因分析25-29
  • 3.2 个案分析—以上海为例29-31
  • 3.3 智力优势及成因分析31-34
  • 3.4 非智力素质及成因分析34-40
  • 第四章 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受教育状况的社会影响40-46
  • 4.1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社会影响40-42
  • 4.2 基于婚姻家庭视角的社会影响42-44
  • 4.3 基于人口学视角的社会影响44-46
  • 第五章 结论与思考46-52
  • 5.1 研究结论46-47
  • 5.2 思考与建议47-51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1-52
  • 主要参考文献52-54
  • 后记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源;;拉萨市区乞丐的受教育水平状况研究[J];学理论;2011年21期

2 王晓峰;张建容;熊振华;;从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育课选项情况探析自主选项制的发展[J];大家;2011年15期

3 王晓焘;;城市在职青年的教育回报 基于性别与独生子女身份的分析[J];社会;2011年04期

4 仲崇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5 董卿;樊建飞;郭凡路;赵汝军;彭瑾;喻娜;;残疾学生受教育现状的跟踪调查——以武昌区培智学校为个案[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2期

6 肖瑞兵;;试论劳动教育课对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年16期

7 凌云;;爸爸的跟踪[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4年05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昭乐;杜勇敏;;试论独生子女群体道德状况的社会影响及其启示[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益兰;;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璐;;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分析-----农民工自身文化程度对其子女受教育情况的影响[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恺悌;;构建和谐社会:关注老年文化需求[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陈燕文;;从假日学校到暑期学校——1894-1915美国纽约市暑期教育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张万标;;浅议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廖娟;;浅析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吴春芳;;给孩子一片晴空[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9 刘晓武;;试论班主任工作在“三结合”德育环境中的构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10 文士博;;不良的健康状况:值得关注的几种特殊群体[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真真;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珍珍;“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课题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记者 ,

本文编号:849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49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3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