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我国大学教学模式的影响论析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对我国大学教学模式的影响论析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 大学教学模式 路径 征象 阻抗因素 大学教师 实施策略 教育技术观 信息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摘要】:信息技术通过它强大的工具性价值和蕴涵的先进理念,影响着大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观以及大学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教学模式,并以此赋予传统教学模式新的教学内涵、手段、方法等。但是,由于大学教师的教学惯性、教师考核方式、教育信念以及教学技术水平的影响,导致信息化教学远未成为我国大学的主流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管理科学系;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大学教学模式 路径 征象 阻抗因素 大学教师 实施策略 教育技术观 信息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基金】:凯里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地理专业课程整合研究”(JG0703)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的演进,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向信息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正因为信息技术源自人类需求这一特征,使得信息技术一旦提升并成为人们满足更广泛需求的工具时,信息技术便与人类生活愈加密不可分。从技术史观来看,技术作为一种注重方法的有效活动,其体现的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迪;江北战;;“教育技术项目实践”课程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2 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亭军,冯亚妮;试论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及改进措施——英国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在家上学”现象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2期
2 吴忠良;学生的课程意识对于优良学风建设的内在价值[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朱志文;对高校办学特色的理性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3年09期
4 吴小鸥;大学课堂文化人格的共生与化育[J];高教探索;2005年06期
5 常丽丽;山西省部分大学本科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4期
6 李小平;我国大学教与学活动的片面现象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7 田锋;试论大学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四个要素[J];教学研究;2004年01期
8 李捍无,尚幼荣;现代高校教学楼设计理论研究[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9 季素月,袁洲;高中与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5年03期
10 闫莉,胡静雪;试述大学教师完整的教学观[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琼;;高校网络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莹;谢百治;门鹏;;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系统设计与反思[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联;基于Web智能教育平台关键交互技术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4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威;教师课程领导的概念框架与问题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覃莹;创生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应然追求[D];西南大学;2008年
3 陈鸿英;语文教师: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汪沛;高等学校教师管理评估体系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5 罗念安;高校校园商业空间的设计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刘艳妮;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社会学透视[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建艳;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山西大学;2006年
8 张阳春;大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形成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9 杨叔琼;大学课堂教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孙丽芝;解读困惑—高校课堂教学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陆,冯红;远程教学/学习系统中影响学习质量的五种因素[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铭昌;关于微电子工业和第二次产业革命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2 未宣;;都柏林举行信息技术与工业发展国际会议[J];未来与发展;1981年02期
3 青禾;;加强信息社会工程研究 发展我国第三产业[J];未来与发展;1981年03期
4 杨惠中;;教育技术学简论[J];外语电化教学;1982年02期
5 林盛通;;未来战争的画面[J];未来与发展;1982年04期
6 陈俊英;日本高中的信息处理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3年05期
7 朱嘉明;;信息生产和信息社会[J];晋阳学刊;1983年01期
8 延涛;田洪斌;;能源问题与新的技术革命[J];科学经济社会;1983年03期
9 ;美国《未来学家》载文 浅谈信息社会的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4年04期
10 吴忠魁;新技术革命与日本职业高中[J];比较教育研究;198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荣辉;陈尚平;;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策略[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2 翁延年;张树庸;;回顾与展望——国内外生物技术发展情况简介[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陈福军;周越;;试谈从MRPⅡ到ERP过程中系统思想的实现[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4 杨公社;;现代科技革命与畜牧业发展[A];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21世纪畜牧兽医生产和科学技术论坛会文集[C];1999年
5 洪鸣鸣;倪焱;;血清氨基酸谱经统计模式识别用于急性白血病的辅助诊断[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6 夏彦;;金融信息及其开发[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7 陈劲;王如富;;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综合评价[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8 王众托;;知识管理系统初探[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李小卯;寇纪淞;李敏强;;关于信息技术和组织变革关系的探讨[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杨同宇;;关于定制生产的思考[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关村科技园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上)[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清华大学 李衍达;信息科技对社会的影响[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高文;中关村技术交易中心成功孵化“人大金仓”[N];北京科技报;2000年
4 木玉;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将驱动世界经济发展[N];北京科技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吴燕;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N];北京科技报;2000年
6 钱卫列;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信息管理能力[N];北京科技报;2000年
7 陈刚(作者单位:中国科协信息中心);网络经济不是泡沫[N];北京科技报;2000年
8 朱建新;知识经济与美国经济[N];中国财经报;2000年
9 林毅夫;信息产业发展与比较优势原则[N];中国财经报;2000年
10 刘琴;让金融业乘上信息化快车[N];中国财经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坦;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0年
2 冯静;知识经济与财务理论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杨学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信息化推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刘晋;供应链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5 李孝全;国家在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何离庆;网络环境下的智能化农业信息平台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倪义芳;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D];浙江大学;2002年
8 常宁;我国经济信息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9 琚春华;基于信息技术的流通企业管理与组织优化及模拟[D];厦门大学;2002年
10 王雪苓;当代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登峰;区域制造业动态联盟信息基础结构及其支撑环境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李迅;网络环境下的文档管理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李大军;计算机行业及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张莉;基于Internet的GIS(WebGIS)的研究与应用[D];西北大学;2000年
5 肖治垣;论我国传统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改造的战略构想[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6 薛继瑞;数字神经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7 余蓉晖;论信息技术与会计系统变革[D];暨南大学;2000年
8 熊德义;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于家新;希诺公司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10 李绚丽;论敏捷竞争与虚拟企业[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854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54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