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留守儿童 儿童心理 弹性量 儿童问题 社会支持 保护性因素 自我心理 农村 父母 评价指标
【摘要】:主持人语: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在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限制下,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乡农村,托付给他人代为照看,因此也就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出现是中国城乡文明一体化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在较长时期内必然存在的问题,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自然实验"。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对于我们探讨家庭功能缺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探讨儿童在家庭功能缺失环境中的适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特别是在2002年以后,研究者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遗憾的是,很多研究明显的带有先入为主的倾向,同时研究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各个阶段,更关注与留守儿童有关的负面问题,而对留守儿童内部存在的个体适应差异以及积极适应的个体方面却不曾涉足。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特意组织了本次"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研究专题。本期专题的五篇文章,主要从社会支持、生活适应和心理弹性等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考察。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期专题对影响留守儿童良好适应的保护性因素的探讨,更有助于实现提高留守儿童适应能力、促进其积极适应生活,进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我们这次对"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研究包括了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在理论探索中,既有对现有研究的批判和反思(《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对环境作用的再思考》),又有新理论和新观点的引入(《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理论: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新视角》);在实证研究中,既有传统心理学量化研究方法的运用(《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又有新兴研究技术质性方法的探索(《农村留守儿童生活适应过程的质性研究》)。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儿童心理 弹性量 儿童问题 社会支持 保护性因素 自我心理 农村 父母 评价指标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6CSH02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4JZD0026)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引言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或进行其他活动而长期由长辈、亲属或他人代为照管的未成年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人口已经接近了2000万人。如果我们不能较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让他们健康的成长,那么留守儿童问题有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李翠英;熊英;;湖南农村留守儿童行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4 王丽,傅金芝;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洪;刘洲;;刍议“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戴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李玲;黄艳苹;刘建平;;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4 刘霞;武岳;申继亮;邢淑芬;;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5 殷世东;张杰;;农村“留守”学生行为:失范与矫正[J];教育导刊;2006年11期
6 贾香花;;家庭教育“缺位”与学校教育“补位”——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问题及解决路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7 王娜;;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格影响作用的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8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9 李曙光;郑艳;;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性别双性化发展影响的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王阳亮;;农村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郗浩丽;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元花;初中生安全感发展的家庭动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华中伟;农村小学生人格倾向现状分析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蔺全丽;农村儿童受教育权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王德颖;影响哮喘儿童行为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6 李松;农村初中生“留守子女”家庭环境状况调查及对其心理健康和学绩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6年
7 任艳;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周爱民;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9 张艳琴;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邵虹;偷渡现象对初中生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东炳 ,许勤伟 ,王运策;父母养育方式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J];海南医学;2002年01期
2 刘衔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年犯罪的相关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S2期
3 郝玉章,风笑天;亲子关系对独生子女成长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蔡建红;犯罪青少年父母的教养方式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3期
5 李彦章;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6 杨晓东,赵玉萍 ,唐济生 ,赵贵芳;私立与公立学校初中生家庭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7 赵光国,曾昭祥 ,郭军;强迫症患者家庭环境及父母教育方式的对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8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9 范方;欠发达地区的亲子教育缺失与问题行为[J];教育评论;2001年05期
10 付慧鹏,霍军,于俊丽,胡海涛,刘娜;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玲;;江苏海安曲塘地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J];生活教育;2010年05期
2 李晓平;;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梁伟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 促进儿童快乐健康成长[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27期
4 姚淼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年11期
5 李晓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张运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J];大众心理学;2007年10期
7 李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18期
8 杜琼;;和谐农村视野下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及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2期
9 尹成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J];新课程(教师);2010年04期
10 任彩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郁;;一例关于留守儿童性格状况的实证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3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任彩霞;;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施建农;徐凡;周林;何金茶;查子秀;;中德儿童心理折叠能力发展的跨文化比较[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刘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周谦;方平;;儿童心理综合量表的特点及中国城市修订版常模的研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赵志瑜;赵现中;;寄宿学校3-6年级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叶军;;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10 郝振;崔丽娟;;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保护性因子作用探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明君;留守儿童心理拓展训练营在我市启动[N];佳木斯日报;2008年
2 记者 吴采平 通讯员 高翔;七成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3 特约记者高翔;七成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N];健康报;2009年
4 衣晓峰 陈英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不容漠视[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5 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 陈玉霞;留守儿童心理分析及对策建议[N];张掖日报;2010年
6 实习记者 严玉琳;走进心灵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N];雅安日报;2010年
7 尹香力;他们的童年如何安放?[N];贵阳日报;2010年
8 李金健 陈雯 莫延钦;精神留守儿童:家庭分工断裂的罪与罚[N];东莞日报;2010年
9 记者 王庆国;别像风筝一线牵[N];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
10 西和县姜席镇王集小学教师 王增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N];陇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倪伟;儿童信念—愿望推理的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郗浩丽;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6 丁芳;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抑制控制的角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2 刘欣;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社会性发展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亮;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学业情绪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君玲;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龚务;留守儿童看护人教养方式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骆鹏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安容瑾;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网络、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曾瑾;四川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况及干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唐明皓;农村留守儿童应对方式对安全感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55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5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