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探研
发布时间:2017-09-21 09:48
本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探研
【摘要】: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涉及心理素质中的情感、人格、情趣、意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诸多方面,是针对高职学生的直观形象和情感体验,采取相对自由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情感愉悦之时完成的教育。它的任务是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提高高职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不可否认,审美教育还是整个高职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此,把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提高到应有的地位,积极探讨审美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意义及实施途径,对于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理论意义就在于:加强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研究能够拓展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视野,不断丰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其实践意义在于:加强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研究对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法规政策具有参考性意义,同时有助于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概念界定。这一部分依次界定了几个与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相关的概念,分别为: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结晶,是事物的一种客观的社会价值;审美是人对客体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某些属性进行观照从而获得各种层次的心理愉快的主体心理活动;审美价值观就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审美价值把握,它表现为人们从审美角度作出的判断、评价和行为倾向;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对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以及各种美的事物的审美活动,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其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是通过对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造就以人文修养为底蕴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 第二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从审美教育对高职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对高职院校德育、智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方面,论述了加强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重视程度不够;课程体系不健全;手段贫乏且评价机制滞后;教育对象审美素质偏低;师资队伍薄弱等方面。本文从大众文化潮流、传统实用主义观念、办学模式以及生源特点等方面分析了产出问题的根源。 第四部分: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实施原则及路径。实施原则主要包括:体验原则、交流原则和个性化原则。实施路径主要有:转变思想观念,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把握时代特点,丰富审美教育手段;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强化学校领导,拓展审美教育领域;创新评价体制,实施督导评估等六个方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审美价值观 审美教育 原则 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712;G40-01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引言9-13
- (一) 选题意义9-10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三) 研究方法12-13
- 一、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概念界定13-20
- (一) 美、审美与审美价值观13-14
- (二) 审美教育14-17
- (三)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17-20
- 二、高职院校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20-27
- (一) 审美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20-21
- 1. 审美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美好人格境界的提升20-21
- 2. 审美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审美个性的张扬21
- (二) 审美教育有助于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21-24
- 1. 审美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22
- 2. 审美教育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方法支持22-23
- 3. 审美教育为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目标价值支持23-24
- (三) 审美教育有助于高职院校德育、智育工作的开展24-27
- 1. 通过审美教育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成效24-25
- 2. 通过审美教育能够提高高职院校智育教学的成效25-27
- 三、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7-36
- (一)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27-31
- 1. 重视程度不够27-28
- 2. 课程体系不健全28
- 3. 手段贫乏且评价机制滞后28-29
- 4. 教育对象审美素质偏低29-31
- 5. 师资队伍薄弱31
- (二)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31-36
- 1. 大众文化潮流对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冲击31-32
- 2. 传统实用主义观念对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影响32-34
- 3. 管理机制不完善致使高职院校审美教育不能正常开展34
- 4. 生源特殊性导致受教育者审美素质偏低34-36
- 四、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实施原则及路径36-46
- (一)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实施原则36-37
- 1. 体验原则36
- 2. 交流原则36-37
- 3. 个性化原则37
- (二)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实施路径37-46
- 1. 转变思想观念,健全管理机制37-38
- 2. 明确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38-40
- 3. 把握时代特点,,丰富审美教育手段40-41
- 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能力41-42
- 5. 强化学校领导,拓展审美教育领域42-44
- 6. 创新评价机制,实施督导评估44-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50
- 后记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守尧;大众文化不等于审美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2 戚序;21世纪中国高校审美教育解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赵伶俐;美育:现代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可取途径[J];重庆通信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贺红;;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张燕;大学美育教学模式和教材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6 石国兴;创新精神、创造性人格及其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冉祥华;美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万芬;试论美育学习评价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9 吴加才;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加强审美修养[J];江苏高教;2001年01期
10 戈晓毅;;论中国传统艺术在高校审美教育中的作用[J];江苏高教;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美珍;[N];光明日报;2005年
本文编号:893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93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