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23:06
本文关键词: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研究
【摘要】: 小原国芳是日本著名的玉川学园的创始人,终生致力于全人教育实践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日本大正时期、昭和初期民主教育思潮的集中体现。“全人教育”是小原国芳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也是他全部教育理论体系的精髓,贯穿在他的全部著述当中。全人教育理论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同时又与小原国芳的个人素养密切相关;是对世界先进教育思想的创造性综合,也是小原国芳本人教育实践成果的结晶。全人教育理论非常丰富,但其特色和精髓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认为教育的理想在于创造真、善、美、圣、健、富六项价值,也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生活六个方面得到均衡、和谐的发展;认为教育教学应遵循尊重学生个性的原则、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原则、充分重视学生自学的原则、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与劳动体验的原则和师生亲密、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认为教师应该具有以“求真、求善、求美、求圣、求健、求富”为内容的全人素养。作为人类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全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变化。
【关键词】:小原国芳 全人教育 内涵 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0-0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绪论7-9
- (一) 论文选题的理由7-8
- (二) 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8
- (三) 主要研究方法8-9
- 第一章 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形成9-15
- 第一节 小原国芳生平简介9-10
- 第二节 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渊源及背景10-15
- (一) 全人教育理论的思想渊源10-11
- (二) 全人教育论的由来11-12
- (三) 全人教育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及个人背景12-15
- 第二章 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内涵15-28
- 第一节 “全人教育”的内容15-22
- (一) 求“真”的学问教育17-18
- (二) 求“善”的道德教育18-19
- (三) 求“美”的艺术教育19
- (四) 求“圣”的宗教教育19-20
- (五) 求“健”的体育20-21
- (六) 求“富”的生活教育21-22
- 第二节 培养“全人”的教育教学原则22-25
- (一) 尊重学生个性的原则22-23
- (二) 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原则23
- (三) 充分重视学生自学的原则23-24
- (四)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与劳动体验的原则24
- (五) 师生亲密、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24-25
- 第三节 培养“全人”的教师观25-28
- (一)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25-26
- (二) 教师的素养26-28
- 第三章 “全人教育”思想的评价28-33
- 第一节 “全人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28-30
- (一) “全人”最主要的品质——个性的和谐发展28-29
- (二) 通向“全人”的基本途径——对人类文化的全面掌握29
- (三) 把“全人教育”看作是一种“普通的”教育29-30
- 第二节 “全人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30-31
- (一) 为教育设定了理想的终极目标30
- (二) 运用教育遗产指导教育实践30-31
- (三) 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索新路31
- 第三节 “全人教育”思想的缺陷31-33
- (一) 理论基础上的宗教唯心论和抽象人性论倾向31-32
- (二) “完人逻辑”在教育实践中的负面效应32
- (三) 全人教育实践中的不足32-33
- 结语 全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33-37
- (一) 变化和发展的动力33-34
- (二) 全人教育理论的新进展34-37
- 参考文献37-42
- 致谢4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郝亭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折媛媛;小原国芳的教师思想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晓姣;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婷;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哲学素养的养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曹晓伟;校园网:哺育生命成长的人工绿洲[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20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20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