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咨询改善女大学生人际态度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团体咨询改善女大学生人际态度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改善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态度的方法。方法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针对女大学生存在的人际交往态度进行训练。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在自编量表10个因素的得分后测与前测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对照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部分成员的人际交往行为有了明显改进。结论团体咨询有效改善了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态度。
【作者单位】: 中国.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处 昆明冶金专科高等学校外语与外事学院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人际交往态度 团体辅导 女大学生
【基金】:云南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研究”(项目编号5Y1336G)的资助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随着时代进步,妇女地位的提高,女性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关注,一些研究更是集中于探究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她们在人际敏感、自尊、焦虑等方面存在不健康心理因素[1-5],这影响了女大学生积极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闻戈;女大学生自我接纳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李晶,翟敏,宋煜炜,刘根义,隋桂英;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王敏敏,陈宏佑,李丽丽;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张翔,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野:冲突教育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5 邢秀茶,王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2期
6 钱琴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与培养[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7 赵铁牛,刘庆欧,梁执群,刘桂芬;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影响因素通径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8期
8 苏雯,李建华,张智,李辉,刘春燕,吴永波,周永红;云南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团体咨询实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5期
9 田万生,方平;大学生集体心理咨询的实验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邰蕾蕾;;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赵晓娜;;高职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与培养[J];才智;2009年23期
3 刘佰桥;隋耀伟;;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4 曹玲;;浅谈人际关系中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9年04期
5 张艳芳;;浅谈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成功(教育);2009年06期
6 陈思;姚宏伟;高秀哲;;女大学生自我接纳影响因素调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7 黄静;;大学生自我认识与接纳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9期
8 杨荣;;对大学生宿舍人际沟通团体训练干预的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方翰青;缪宁陵;;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分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梁迎春;赵爱杰;;独立学院学生心理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植友;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J];教育与现代化;2001年01期
2 姚利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3 许燕,梁觉;北京师范生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J];青年研究;1998年04期
4 余雯静;让年轻一代拥有一颗健康的心[J];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12期
5 郑涌,黄希庭;自我概念的结构:Ⅱ.大学生自我概念维度的因素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6 张河川,赵虹,宋金玲,涂星光,李宁;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9年03期
7 孔维民;人际关系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0年02期
8 李晓文;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研究轨迹的探索[J];心理科学通讯;1989年04期
9 孙时进,范新河,刘伟;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10 凌苏心,陈卫旗;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J];心理科学;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晓琳;董慧中;樊晓阳;吴明霞;;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的有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2 胡燕;;浅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模式[J];神州;2011年17期
3 梦娜;;十一条心理健康要诀[J];大众心理学;2004年11期
4 熊庆秋;;团体辅导提升高师专科生心理弹性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9期
5 ;首届全国优秀科普挂图选裁 维护心理健康(六选三)[J];科协论坛;2005年04期
6 李新华;李理;;美术欣赏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九)[J];大众心理学;2006年12期
7 陈祖玉;开一片心理健康的沃土[J];中小学管理;1995年09期
8 ;多与孩子互动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J];科学大观园;2011年13期
9 曾祥;;教师如何保持自我心理健康[J];大众心理学;2007年08期
10 丁小毛;;妈妈,我要把你嫁出去![J];新一代;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奉莲;王光荣;;团体辅导——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施钢;宋京晶;周蜜;;团体辅导在经济困难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卫红;;团体辅导对高一学生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杨敏毅;;寄宿制重点高中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何昭红;石艳华;;多元社会型态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积极回应[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6 廖明英;;自我图式与心理健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会法;王华;;心理健康是老年人面临的最大问题[A];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牟维莲;王立冬;;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吴谅谅;;特殊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沙若莲;;老年心理健康[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沈渊;心理健康比分数更重要[N];光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颖;捧出“心灵鸡汤”[N];福建日报;2006年
3 记者 徐伯元;心理专家进社区 居民矛盾少一半[N];大连日报;2009年
4 记者 杨济泽 通讯员 秦乐乐;淮工500心理委员解“心结”[N];连云港日报;2010年
5 大连市第三十四中学校长 于艳波;让教师成长在心理健康的大路上[N];大连日报;2008年
6 记者 卢文洁 通讯员 朱玉尊;大学班级“新官” “心理健康委员”[N];广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谭登 蒋剑平 通讯员 刘飞;撑起一片心灵蓝天[N];湖南日报;2009年
8 姜岩;心理健康不容忽视[N];长白山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赵彤;女人三十 应特别重视心理健康[N];长春日报;2005年
10 本报特约评论员;要重视和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N];中国人事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艳芬;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杨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爱莲;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核心胜任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雯;自闭症儿童多因素调查分析及绘画艺术治疗干预[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2 魏艳哲;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付秀华;理性情绪疗法团体辅导对失恋群体的干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白江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初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蔡先锋;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6 张晓峰;武警官兵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社会支持、集体效能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佳;《中职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齐原;信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9 莫夏莉;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胡蓉;组织变革中工作应激、自立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43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4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