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应进一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
本文关键词:教育政策应进一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政策 弱势群体 补偿政策 教育公平 流动儿童 政策因素 教育问题 教育平等 农村中小学 西部贫困地区
【摘要】:教育公平与弱势群体教育问题正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在讨论弱势群体教育问题时,不可忽略教育政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既有的教育弱势群体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不合理的政策造成的;另一方面,通过政策调节可以改善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本文提出应通过教育政策来实现对弱势群体补偿的观点,具体阐述了教育政策对弱势群体补偿的必要性,讨论了教育政策弱势补偿的范围与对象、途径与方式,并对如何评价教育政策弱势补偿的效应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育政策 弱势群体 补偿政策 教育公平 流动儿童 政策因素 教育问题 教育平等 农村中小学 西部贫困地区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人文价值分析”(DFA070094)
【分类号】:G40-011.8
【正文快照】: 一、教育政策对弱势群体补偿的必要性(一)弱势补偿是实现教育平等的基本途径教育政策对教育弱势群体进行补偿,是为了体现教育平等的理念,实现教育平等的理想。补偿是对现实的教育不平等的纠正,是达到最终事实上的平等的基本途径。从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长远利益看,根据管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伟清;;论“教育资源学”创生的必要性[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晓燕;浅析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J];鄂州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刘宝超;关于教育资源浪费的几点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严乐;教育资源浪费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10期
4 范国睿;试论教育资源浪费及其对教育生态系统发展的影响[J];江西教育科研;1998年02期
5 童大焕;教育资源在短缺中浪费[J];中国改革;2002年07期
6 谈松华;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若干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04期
7 江舒,周建宇;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漳州师院学报;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复兴;教育政策与弱势补偿问题[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2 张新平;简论教育政策的本质、特点及功能[J];江西教育科研;1999年01期
3 艾晓静;当弱势媒体遇上弱势群体[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蒋敏敏,秘秀禄;关于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几点思考[J];衡水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5 吴玲,施国庆;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6 范斌;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J];学术研究;2004年12期
7 姜淑芝;要关爱青少年弱势群体[J];新长征;2004年24期
8 杨飞虎,叶圣利;社会聚焦:弱势群体的再就业[J];理论月刊;1998年08期
9 肖文涛;对待弱势群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社会政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04期
10 韩清林;教育政策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群;;女性弱势群体就业扶助的重点——关于改善女性弱势群体就业状况的对策[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2 李守春;彭乐武;;突出为老服务,兼顾弱势群体,立足城市社区[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罗瑞青;颜李艳;;关注弱势群体 建设和谐社会[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赵伟康;;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5 汤协定;;走出特殊弱势群体老年人护理的困境与出路[A];养老与社会保障——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冰;徐燕娜;;构建弱势群体的社会安全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周锡强;;班级弱势群体问题极其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论转型时期贵州的弱势群体[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乃林;;以教育帮扶弱势群体——社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A];学习化社会中的成人教育——2006年国际成人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欣;;关于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思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贺春兰;关心现实问题、关怀弱势群体、关注制度创新[N];人民政协报;2003年
2 木佳;教育政策的“嫌贫爱富取向”[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孙琛辉 袁建胜;教育政策不仅是教育管理部门的事[N];科学时报;2010年
4 康来云;弱势群体是价值弱势吗?[N];学习时报;2004年
5 王志贵 姚天 姜正林;盐城市盐都区“三个全覆盖”服务弱势群体[N];中国社会报;2008年
6 记者 王瑶;郭长江在同调研弱势群体救助工作[N];大同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张振乾;用爱心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N];铜川日报;2008年
8 驻站记者 栗彦明 通讯员 徐丽峰;林东西城街道关爱弱势群体[N];赤峰日报;2008年
9 记者 锦秀 霜红;件件实事温暖弱势群体[N];大同日报;2009年
10 本报通讯员 唐宁远;让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N];桂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马丽玲;教育政策与台湾1950-60年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5年
3 许建美;教育政策与两党政治——英国中等教育综合化政策研究(1918—197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彬;教育政策基础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D];南京大学;2001年
7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8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小虎;利益集团视角下的美国教师组织对教育政策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屏;“学生弱势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霍艳斌;我国社会弱势群体及援助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曲孝生;扶持弱势群体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4 管志文;社会保障制度下的弱势群体保护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武璇;中国城镇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6 何晓斓;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困境与政策的调适[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伟;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李铣;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刘扬军;论加强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梁亚琴;同在蓝天下[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48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48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