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适应教育探析
本文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适应教育探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在与环境、人际关系和自我有关的适应问题,认识到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主要是由应试教育、社会角色、理想目标、学习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造成的。针对这些心理适应问题的适应教育应该从正确引导学生的认识、开展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教育、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教育、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进行调控等方面入手,促使大学新生能有良好的开始。
【作者单位】: 重庆科技学院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心理适应 适应教育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初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变化,会导致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大学新生总体心理发展水平是较好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新生在对新环境适应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良心理和反应,这是不应忽视的问题。一、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虎;开放大学素质教育原则初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姚洪章;王冬平;程玉磊;周铃;束志高;;新生入学阶段实施成才观念教育的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葛明贵,余益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何侃,丁宝森,范晓霞;小学生学科能力结构的优化训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尹锡荣;李家玉;;激活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气氛的策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卜荣华;;学习动机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凤帅临,龚宁;体育教学与思维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8 文才新;论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9 金祥林;关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的几点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0 韩松;在中小学建立健身“锁链”的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先根;黄丽霞;;“千里寄脏衣”的启示:高校新生由家长包办走向自立的对策[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2 刘学敏;王海民;李希亮;吴长友;;军队工科院校研究生需要特点的调查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子敬;余虹;姜东光;张秀萍;刘志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思维[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颖;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方海光;我国教育软件价值评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4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毕重增;自信人格理论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6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刘秀峰;“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洋;哈尔滨市中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陆伟骥;无锡市滨湖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赵娟娟;大学生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0年
4 张立明;大学生自我的发展及教育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王浩;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韩佐才;中学数学学习策略的教学调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邱小莉;新时期我国中学生不合理需要探析及教育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英;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孙渝莉;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问题与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熊颖;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及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凤娥;房超;赵会春;;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特点及教育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4期
2 尹秀云;周立新;;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适应教育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5期
3 苏斌原;黄媛;;浅析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J];科技资讯;2008年19期
4 钟向阳;张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高教探索;2009年04期
5 邓慧娟;张雪伟;;“成长小组”在大学新生适应期调节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6 聂启元;;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中的作用[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魏丰;班主任在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中的特殊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10期
8 张仲清;;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及解决[J];科技信息;2009年02期
9 周文忠;;大学新生适应期探析[J];文教资料;2010年29期
10 李众合;;浅谈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会春;;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相应教育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李旭珊;卢富荣;;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状况调查研究[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肖海雁;;雁北师院大学新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杨晶晶;王倩;;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与心理健康机构应对策略[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姚彩琴;;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教育探析[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魏军妹;王秀娜;;多维IRT模型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数据中的探索性应用[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李晓波;詹丽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李悦;柯本忠;;大学新生的挫折心理分析和应对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张继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经验刍议[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10 张柏华;;大学新生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和心理状况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新宇邋李齐全 胡鹤玖;让大学新生顺利度过迷惘期[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通讯员 杨海明;“请客风”侵袭大学新生[N];宁夏日报;2004年
3 汉云;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研报告 新鲜“出炉”[N];大连日报;2009年
4 邱浩 周龙;桂林贫困大学新生获资助[N];农民日报;2009年
5 杨楠;大学新生消费令人忧[N];市场报;2003年
6 朱莎莎;大学新生心有“千千结”[N];浙江日报;2004年
7 记者 周元 实习生 丁雯婕;大学新生最高可贷6000元[N];海南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蔡威;300余万元 助贫困大学新生梦圆“象牙塔”[N];乐山日报;2009年
9 记者 金璐;我市6所高校共录取24342名大学新生[N];金华日报;2009年
10 王国红;河南省内黄县“慈善助学工程”救助贫困大学新生[N];中国社会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董美英;教育机会均等视阈下重点高校大学生来源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菁;烧伤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的构建与验证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6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婧;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文影;完美主义的结构特征及对情绪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丹丹;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及适应不良群体的干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文华;当代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张春江;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时艳阳;社交自我效能感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尤小红;理工科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何爽;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与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晓莉;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陈君;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芹妹;大学新生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建鸿;大学新生应对灵活性类型的界定及其与入学适应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48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48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