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知识教育与个体幸福——知识幸福观视野下的教育反思

发布时间:2017-10-09 02:17

  本文关键词:知识教育与个体幸福——知识幸福观视野下的教育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 生命 个体幸福 知识幸福观


【摘要】:教育对"知识"的误读,会导致对生命的扭曲,进而可能给个体带来不幸。"知识幸福观"是对知识教育的一种新认识,它不仅实现了物性、功利和威权知识教育机制的转换,而且深化和明确了知识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本真"的知识教育必然是回归生命本性、以个体生命幸福为旨趣的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体生命幸福的所有问题都能通过知识得到完满解决,面对知识,只有恰当地、有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期望,才能准确地把握实践的方向与任务。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知识 生命 个体幸福 知识幸福观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教育作为一种“成人”的活动,势必关涉对知识的理解,知识教育中个体幸福的缺失和对个体生命的漠视其实是一个问题(个体“生命幸福”问题)的两个方面。“现代社会充分发展了理性、科学和技术,生产了无比多的信息,但我们还是很缺乏真正的知识,仍然不知道什么是好生活。可以换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惠斌;;每一个生命都至高无上[J];江苏教育;2011年17期

2 任颖;;现代远程学习生态系统的文化本性探讨[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1年07期

3 卢俊勇;陶青;;论学习价值的完整性[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4 刘栋;顾拓宇;;教师道德意识的内涵、要素及构成[J];教书育人;2011年21期

5 曾水兵;;教育:一个“冒险”的旅程——基于“人”存在的非确定性之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2期

6 邓素文;;从自然兴趣到文化兴趣——论教育对兴趣的改造[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年03期

7 吴成亮;;“人很多,我害怕了”[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年06期

8 柴楠;;尊重:课堂教学公平的伦理规范[J];教育导刊;2011年06期

9 徐敏;;对学生生存教育的重新认识——基于生存论哲学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10 叶澜;“新基础教育”语丝[J];基础教育;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莉莉;彭彦琴;;悲剧审美心理研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钱家荣;;重视心理层面的生命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校长 王定新;生命关怀与智慧启迪[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刘慧;唤醒一个民族的生命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湖南教育报刊社 黄耀红;教育言说别故弄玄虚[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冯建军;生命教育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意识[N];人民政协报;2006年

5 崔晓玲;云南全国首开“三生教育”课[N];昆明日报;2008年

6 谢嘉幸 夏侯晓昱;音乐教育观念先行[N];音乐周报;2005年

7 任玲;教育应该包括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和全面关怀[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李建成;成长,,教育的一种定义[N];天津教育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鲜晓荻;让孩子的生命更有质量[N];贵阳日报;2005年

10 曹艳霞 淄博高新区宝山学校校长;创造更适合孩子的优质教育[N];淄博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曾东;教育与人的现实生命[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辉;论对教师的生命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涤非;论生命意识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3 晏钶;道家思想中的生命关怀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忠强;论人之超越性与教育关注[D];河南大学;2005年

5 白秀杰;生命化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易丽;教学中的体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廖诗艳;文化哲学视野里的当代学习环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凤青;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泉蓉;论生命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娜;有水之源,有本之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97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97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b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