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提升小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提升小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的研究 出处:《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跨文化交际素养 准实验研究 技术与教学融合
【摘要】:"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正成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研究热点。跨文化交际素养的提升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如何利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来破解这个难题值得关注。该文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案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跨文化交际素养提升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知识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具有个性化和层次性的特点,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该文在实证基础上提出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策略。
[Abstract]:The research focus on "digital learning is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iteracy is a key problem in English teaching, how to use the" one to one "digital learning to solve this problem worthy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adopts quasi experimental research project of" one to one "digital learning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iteracy promotion application are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class and the control clas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waren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knowledge dimension," one to one "digital learn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a certain ext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e to one "digital learning with personalized and hierarchy,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ne to one "digital learn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基金】:“移动学习”教育部—中移动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项目编号:移有限技合同[2012]934)阶段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利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教学中的难题,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引领时代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当前,以人手一台数字设备为代表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正在成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研究热点。所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贺平;;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对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2 刘俊生;余胜泉;;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的领域与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01期
3 余胜泉;陈玲;;1:1课堂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11期
4 程军;;1∶1数字化学习在小学低年级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1期
5 贺平;余胜泉;;1∶1数字化学习对小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瑞仪;李康;;若干学习相关概念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1期
2 王瑜;;在WebQuest构建的教学模拟实习模式下的学习研究[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李满满;;浅论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5期
4 余胜泉;张洪锐;;课堂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5 贺平;;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对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6 周美丽;胡凌;;网络对教育积极影响的研究综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05期
7 林颖;沈小友;;让班级文化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绽放魅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8 刘奇;田治兰;;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14期
9 张本栋;;网络对地理教学的影响探究[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10 王兰;;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0年3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小华;地震致残儿童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陆祖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巧丽;大学计算机课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整合的模式[D];河北大学;2010年
4 袁旭霞;基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中小学生非正式学习培养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星;网络教学组织形式优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牛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培养中小学生21世纪技能的教学活动支架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胡晓琼;基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中小学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丽;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案例研究和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刘丽佳;英特尔—教育部“1对1数字化学习项目”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案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林月娟;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混合式学习管理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斌箴;;国外电子书包进校园走势强劲[J];出版参考;2010年33期
2 孙悦亮;肖崇好;;限定阅读时间条件下文本呈现方式对阅读效果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4期
3 余胜泉,陈玲;论教学结构的实践意义——再答邱崇光先生[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4 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上)——关于ME命题的论证[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5 臧铁军;小学生阅读能力诊断性测评研究(上)[J];学科教育;1998年05期
6 臧铁军;小学生阅读能力诊断性测评研究(下)[J];学科教育;1998年06期
7 张浩;祝智庭;;一对一环境下的学习变革[J];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04期
8 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8期
9 祝智庭;胡海明;顾小清;;全球人人电脑运动与学习革命新浪潮[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7期
10 雷静;赵勇;保罗·康威;;1:1数字学习的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娄阿利;9~12岁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培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温鸿博;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评量表的编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姜丽红;电脑屏幕与纸面呈现载体对大学生阅读效果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德四;嵌入式学习:后PC时代的数字化学习[J];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04期
2 张升飞;;企业数字化学习及其评估指标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12期
3 ;e学网[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1年Z1期
4 林小苹;黄红燕;钱瑞扬;;国际盛会荣获关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总课题组应邀出席第14届GCCCCE大会活动侧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13期
5 ;英特尔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走进河南[J];中国教育网络;2011年01期
6 陈丹;;数字化学习全球高峰论坛暨CSCL2011——上海国际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林小苹;;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实验课题专家重要讲话专辑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优秀素养的提高[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23期
8 李英俊;论信息技术应用与学习方式的变革[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华新,陈晓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4年04期
10 田爱奎;杨瑛霞;夏天;张际平;;数字化游戏学习的发展及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佳;张柏英;;干部培训类院校数字化学习问题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2 齐雪芬;;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数字化环境下学习方式与学习模式的探索[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3 何妙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谭剑林;;如何构建县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尚鲜连;陈静;牛丽;;泛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研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越;;移动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徐正巧;赵德伟;庄科君;;认知弹性理论视角下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8 万正刚;寇海莲;;论E-learning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影响[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9 果淑兰;;学习型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阳 谢雨芬 龚晓辉;我市首家数字化学习社区平台开通[N];湘潭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康磊;“长春数字化学习港”盛装起航[N];长春日报;2010年
3 记者 康磊;长春数字化学习港启动[N];长春日报;2010年
4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执行主编 夏巍峰;企业数字化学习的标杆[N];中国邮政报;2011年
5 记者 丁雷;人人皆学 时时能学 处处可学[N];大连日报;2011年
6 记者 马霞;“二十一世纪数字化学习”高峰论坛举行[N];科技日报;2006年
7 张颖;为学习者提供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钟伟;“数字化学习港”:让学习没有障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钟伟;用数字化手段服务学习型组织[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蔡闯;数字化学习:让学习成为享受[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陶凤翔;高校数字化学习与师生共同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晓龙;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训支撑环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傅伟;电子课本模型构建与技术验证[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严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美;高校数字化学习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小华;地震致残儿童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马前;数字化学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韩亚娜;数字化学习教材认证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军;高校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喻征;集聚优势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数字化学习空间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7 刘丽佳;英特尔—教育部“1对1数字化学习项目”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案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吴友贵;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型社会构建策略[D];南昌大学;2010年
9 马波;沈阳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港的建设方案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焦斌斌;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77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77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