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启发的认知机制及其教育意义
本文关键词:相互启发的认知机制及其教育意义 出处:《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人是社会性的存在,实践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建构出了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主体—主体"的交往模式中,人们以对话的形式相互体验,相互理解,相互启发,即启发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受到启发而实现自我启发,这种启发的认知机制是"原型激活—新异类比—打破思维定式",这一机制及其有效应用在教育教学创新、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Abstract]:Human beings are the existence and practice of social existence as the basic way of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 In the communication mode of " subject - subject " , people experience mutual understanding ,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mutual inspiration in the form of dialogue .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的相互启发原理和多样性学习理论研究”(课题批准号:BCA100021)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一、对相互启发的解读(一)何谓相互启发原理“启发”一词源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实际上,“启”与“发”对应着两种不同的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对话让学习者“开其意”、“达其辞”。无独有偶,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晓东;;校际协作学习方法和基于差异的学习策略的研究与进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2 吴真真;邱江;张庆林;;顿悟的原型启发效应机制探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1期
3 罗劲;顿悟的大脑机制[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4 邱江;张庆林;;创新思维中原型激活促发顿悟的认知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3期
5 郭湛;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张健;;试论教学感悟[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宋保安;;体育隐蔽课程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朱贵宪;;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马黛丹;;价值主体间性浅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3期
6 罗良;;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的创造力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周志俊,张加军;体育乐学教学艺术策略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胡庆山;郝秀艳;;主体间性视角下体育课程实施多元主体融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黑晓佛;;“主体间性”视阈中的编辑主体及其关系[J];编辑之友;2011年09期
10 夏进;;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探究[J];才智;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倩;曹贵康;;科学发明创造问题解决中原型启发的认知机制探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吕慧青;王进;;体育学习中“顿悟”现象的认知解读[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虞霞;;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初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5 周丽昀;;博客生存与人的主体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程向阳;;数学教育中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策略[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洪朋;优秀散打运动员知觉预测过程认知特征与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4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李林齐;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及交往实践教育模式的实现[D];上海大学;2011年
6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夏德元;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复旦大学;2011年
8 纪蓉琴;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刘越;社会建构论视阈下组织冲突的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俊霞;叛逆的回归:主体间性下的林译《浮生六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肖婷婷;哲学视角下的复译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钟营;新闻翻译中的主体间性[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朱平原;情绪状态影响高中生远距离联想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选朝;马克思实践生存论视域中的主体间性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林勇峰;论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苏斌;差异教学理念下的网络合作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俎文花;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琳;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晶;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江;张庆林;;创造性与初级思维过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1期
2 徐晓东;浅析ThinkQuest的教育意义和价值[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12期
3 和学新;主体性教学:内涵与特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徐晓东;任英杰;;计算机支持的协作概念改变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5 朱丹;罗俊龙;朱海雪;邱江;张庆林;;科学发明创造思维过程中的原型启发效应[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吴真真;邱江;张庆林;;顿悟的原型启发效应机制探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1期
7 张庆林,邱江,曹贵康;顿悟认知机制的研究述评与理论构想[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8 张庆林,邱江;顿悟与源事件中启发信息的激活[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9 曹贵康;杨东;张庆林;;顿悟问题解决的原型事件激活:自动还是控制[J];心理科学;2006年05期
10 吴真真;邱江;张庆林;;顿悟脑机制的实验范式探索[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江;顿悟问题解决中原型激活的认知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国防;顿悟:是进程监控还是表征转换[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众;冯瑞琴;;多媒体教学中的认知机制[J];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2 刘儒德;赵妍;柴松针;徐娟;;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杜文轩;刘金;;初中生反应性攻击行为认知机制及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07期
4 刘晋芳;许涛;;兰达法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01期
5 杨春艳;;学习策略及其教学[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邢家伟;;认知理论在口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晓平;胡娇;;图表理解的认知机制及其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8期
8 胡专;;对现阶段成年人继续社会化若干问题的浅见[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8年03期
9 傅世侠,林振义;解题理论与解题训练的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07期
10 聂衍刚;;学习主体性的心理学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旭;张大均;;压力事件类型、应对效能感对中学生压力反应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陈旭;张大均;;压力事件类型、应对效能感对中学生压力反应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丹;安海燕;;学生的自我妨碍行为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刚;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机制与学习环境建模[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英豪;梅耶多媒体学习研究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78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78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