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论有效教学的三重境界

发布时间:2018-01-08 08:04

  本文关键词:论有效教学的三重境界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有效教学 功利境界 伦理境界 审美境界


【摘要】:从标准视角转向境界视角看待有效教学,是有效教学评价范式的转换,这有助于提升有效教学的品位。有效教学的功利境界是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改革所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的伦理境界是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平等尊重和构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伦理规范下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审美境界是要给学生带来感觉美、理性愉悦和心灵快乐,从而发展学生的自由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从教学内容、方法、技术和过程等方面遵循和贯彻美学原则,按照审美要求可以践行有效教学。
[Abstract]:It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evaluation paradigm from the standard perspective to the realm perspective, which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grade of effective teaching. The utilitarian realm of effective teaching is the maximization of teaching benefit, efficiency and effect. It is the goal pursued by the reform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method and learning method. The ethical realm of effective teaching is to follow the law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ethical norms of equal respect and building a democratic and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we pursu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The aesthetic realm of effective teaching is to bring the students feeling beauty, rational pleasure and spiritual happiness. In order to develop students' free character, enhance students' subjectivity and enhance students' life realm, follow and implement aesthetic principles from teaching content, method, technology and process. According to aesthetic requirements, we can practice effective teaching.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什么样的教学称得上有效教学,这涉及有效教学的评价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一般要通过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有效教学,虽然这一标准能对有效教学作出较清晰的判断,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一是容易把有效教学局限在知识教学这个层次,使其形成一个封闭的评价体系,不能开放而多角度地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庆华;;论有效教学的限度[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龚兵;;近代大学课程世俗化及其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李文倩;;德育与创新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3期

9 朱立国;;从“羊人为美”看李泽厚的图像美学尝试——读《美的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莫志华;;试论语文课堂学习方法的优化——独立学院艺术生学习方法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揭章武;;基于公平教育视角解读“培优辅差”的教学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2 周国文;;人文奥运与公民伦理[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曾鹰;;现代性悖论与技术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福春;;外国教育史学科在中国的演进与整体性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陈家斌;;论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及其现实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吴晓玲;刘中猛;;论教学的彻底性:一种再建构的历史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刘黎明;;雅斯贝尔斯与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朱海霞;;基于问题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振林;;现代性的哲学视域[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洁丽;学校教育惩戒权的国际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卢小男;信息技术环境下再论数学启发式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晓丽;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罗丹;“人肉搜索”的伦理学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雪梅;幼儿家庭教育中母子冲突关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方桃华;蒙学的生命观与生命教化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殷燕;论话题设计在小说教学中的实施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陆文龙;小学体育课运用游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姚梅林,王泽荣,吕红梅;从学习理论的变革看有效教学的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奎;;现代教育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的条件[J];教学与管理;2011年09期

2 陆蓓;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运用策略[J];教育导刊;2002年Z2期

3 赵若英 ,刘茂祥;试析有效教学的内涵与运行机制[J];教学与管理;2003年05期

4 沈舷;;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J];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陆启威;;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五个“转变”[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6年05期

6 陆启威;;创新常规管理,提高有效教学——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有效教学江苏经验管窥[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9年04期

7 周新忠;;构建师生和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10期

8 梁蓉;;教学反思:有效教学的生长点[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04期

9 朱卫;;立足有效课堂 提高教育质量[J];学校管理;2010年03期

10 何杰;论研究性学习下的课堂教学[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袁书凤;孙河川;;2009年教育效能学术成果文献综述[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杨秀清;;浅谈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陈书;邱笑宸;;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容礼;陈敏婷;;《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校本教研》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黄红艳;;浅论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化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吴江市教育局 王剑荣;有效教学:关注师生发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3 况晨光;教师苦学生累,咋办[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顾苏文;吴江教育:在追求“有效教学”中理性行走[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6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森 赵鑫;校长如何进行有效教学领导[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本报记者  苏军;专家会诊“低效教学”[N];文汇报;2006年

8 吴江市教育局 沈正元;有效:教学改革永恒的诉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王家俊;数位美国教育著者来华演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宿迁市教育局;关于推进有效教学的意见(摘编)[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任苒;有效教学研究——理念、实践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利;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论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于素红;小班化对有效教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谢新峰;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帆;基于新课程背景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茂祥;走班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初探——兼论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颜红平;有效教学的正当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96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96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5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