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网络教学质量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提高高校网络教学质量的思考 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将网络教学方式与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真正利用网络教学手段来提高普通高校的教学质量,成为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所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网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网络教学课程缺少足够的统一的量化标准,网络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在网络课程的技术层面与课程内容层面制定合理的科学的量化标准来解决相关问题。我国高校教师普遍缺少能够进行网络教学的能力与动力,因此教师队伍需要接受合理的网络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辅助技术支持来适应因为教学平台网络化后所带来的新的教学问题。提高高校网络教学质量应建立高校网络课程科学评价标准,增强高校教师对于网络教学的能力与意愿。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educati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etwork teaching, combining the teaching mode and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network teaching, so as to use the network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network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facing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the network. Is the quantitative standard of network teaching courses lack of unified, network course teaching effect is not ideal, and therefore need to develop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mount of standardization in the content level and the technical level of the network course to solve related problems. Chinese college teachers generally lack of ability and power to the network teaching, so teachers need to accept network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and teaching auxiliary technical support and reasonable to adapt because brought by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of the new Teaching problem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etwork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standard of network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and willingness of college teachers for network teaching.
【作者单位】: 上海政法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也在改变着人们接受教育的方式。网络教育发展势头快,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提高高校网络教学质量,是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取得的主要成就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以及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网络环境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叶宝生;曹温庆;;从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和网络项目的三个标准看美国网络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2 马亮;;中美高校网络教育差异比较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26期
3 曹晓丽;安秀荣;林枚;;基于网络课程资源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4 梁林梅;罗智慧;赵建民;;大学教师网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南京高校为对象[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菊霞,杜婧,张建伟,李斌,倪如慧,吴庚生,李志河,宋述强;网络学习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2 陈东升;谭瑞梅;杨杰;;网络课程的模糊综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3 冯战申;李文鑫;;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现[J];大众科技;2009年09期
4 许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评价[J];广西教育;2011年33期
5 王东辉;于凡;;关于开设《军事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06期
6 黄萍;高校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7 应一也;;以ICDE质量评审的标准浅析非学历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J];继续教育;2010年10期
8 陈航宇,陈素红;构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想[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6期
9 陈航宇;陈素红;;关于加强公共选修课质量管理问题的若干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10 孙宁凡;;浅论网络教学中的教师作用——以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为中心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琼;;高校网络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琼;;普通高校网络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丹;夜大函授教育中网络课程的实施质量成熟度模型(OCQMM)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邹杰;艺术院校《网页设计》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昭玲;信息技术应用于中专“半导体物理”课堂教学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阳;高校信息化网络建设与应用评估标准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5 黄建华;网络课程评价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6 王倩;高校网络课程的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洪莉;网络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8 何文静;网络课程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汪小霞;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系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宇;体育网络课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杨,阎广芬;美国网络教育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2 赵国栋,刘强;美国远程互联网教育的质量评估[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12期
3 张建伟,段崇江,王学优;虚拟大学的框架结构及质量保证[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4期
4 梁林梅;刘永贵;;美国高等网络教育:从边缘到半壁江山的历史性跨越——来自史隆联盟五年调查报告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4期
5 刘细发;夏家莉;;基于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项目牵引式”教学模式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6 严莉;杨宗凯;刘三女牙;;关于高校教师与网络教学的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7 王建江,薛晓东;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2期
8 王云霞;;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纺织教育;2009年03期
9 李果红;周蔷;;基于“开放英语多媒体学习系统”的网络交互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付国鑫;;浅谈流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远程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文德;;网络教育席卷全球[J];科学大众(中学版);2001年09期
2 刘彬;网络教育的学习形式[J];山西教育;2002年04期
3 aoo;别给学习扣上教育的帽子[J];软件工程师;2002年10期
4 殷世东;网络教育对教师职业的冲击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 王毅;;实现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整合[J];网络科技时代;2002年04期
6 李娜;;关于现代网络教育的发展与思考[J];山西政报;2002年11期
7 马周周;网络教育效应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8 娄文月;网络教育中“教”的问题解读[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9 顾曰国;谈谈网络教育的本质和定位[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9期
10 ;声音[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振宇;;网络教育任重道远[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2 赵铁成;;论网络教育的属性与作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章国英;胡继岳;曹洪欣;;网络教育中的人性化教学模型研究[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章国英;胡继岳;曹洪欣;;网络教育中的人性化教学模型研究[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万伦宇;;浅析网络教育概念及功能定义[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6 黄春燕;;网络教育短信平台——信息时代班主任工作的新助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7 傅荣;;网络教育、网络心理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栗建中;种冬冬;宿云凤;;论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9 左红武;;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网上学习平台的功能研究[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10 许霞;程远先;;网络远程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于志宏;听院士说网络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闫丽荣;浅谈网络教育[N];陕西日报;2003年
3 肖卓;网络教育,,以更理想的轨迹前行[N];人民邮电;2004年
4 沙红 天津教科研究院;网络教育在美国[N];中国妇女报;2002年
5 记者 袁潮;70城市率先进入网络教育[N];工人日报;2000年
6 ;长城网络教育工程正式入“关”[N];科技日报;2000年
7 陈学民;网络教育在美国[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张智江;产业化是网络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N];通信信息报;2003年
9 李健;网络教育正在兴起[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邹奕萍;网络教育需当产业发展[N];通信信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屹;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品德;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吴郑红;教学视频的语义标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谢赛;儿童学习结果取向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瑞;网络教育和气象网络课件开发技术[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2 吕晓乐;网络教育中师生关系变化的原因及对策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邢冰;知识管理在网络教育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郝莉;网络教育中学生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实现与综合评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5 焦建英;我国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颖;网络教育异化现象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7 王命洪;网络教育中的学生学习评价[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董平;基于网络教育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朱素媛;网络教育中的智能搜索引擎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10 魏海静;中国大学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16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16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