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贯通:基于学习科学的教育革新
本文选题:学习科学 切入点:教育实践革新 出处:《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很多领域都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的鸿沟,学习科学与教育实践之间也不例外。如何贯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而形成相互支持的效应,是研究者和实践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学习科学推动教育实践变革的路径可以从理论诠释和合作实践两个方面展开。在理论诠释方面,研究者不仅要用易懂的方式言说,还要对理论进行选择和综合,指出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实践意蕴,以案例展示实践的具体方法,将理论观点与实践者的先拥观念进行比较,以促进概念转变。在合作实践方面,研究者需要和实践者一起,将学习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见之于特定情境的具体实践,从而形成一套适应这一情境的、定制性的具体实践方案或分析工具,或者通过对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加以概括和归纳,从而形成一般性的、可迁移的方法。实践者在整个过程中以合乎学习科学的方式,在实践共同体中将学习和实践融合,革新教育实践,发展专业能力。
[Abstract]: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many fields, and there is no exception between learning science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path of learning science to promote educational practice reform can be developed from two aspects: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and cooperative practice. In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researchers should not only express it in an understandable way. We should also choose and synthesize the theory, point out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 of the theory and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and compare the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with the prior concept of the practitioner with the concrete method of practice. In terms of cooperative practice, researchers need to work with practitioners to see the learning of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a particular situation, so as to form a set of adaptations to this situation. Customizing specific practice programs or analytical tools, or generalizing and summarizing teaching experiences and teaching cases, leading to a general, transferable approach. In the community of practice will learn and practice integrati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apacit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国际学习科学新进展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影响——以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例”(DDA120192)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PI项目“学习科学与教师教育变革”
【分类号】:G4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金贵;;浅析石油开采企业安全培训问题[J];安全;2009年07期
2 李珂;;因特网辅助外语写作测评[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柳瑞明;;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初探[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王涛鹏;;《美术作品欣赏》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白洁;;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6期
6 胡瑾;杨蔚;;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发展的思考[J];才智;2009年13期
7 刘晓平;牛晓林;;学习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3期
8 欧阳丽;;适应“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管理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9年02期
9 韩艳;;基于共同体的英语阅读课堂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申仁洪;;全纳教育的支持系统及其生态化走向[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昌送;;突出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娜仁;汤汇道;刘志迎;;情境认知理论在产业经济学实验软件开发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情景教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慕海;面向动态情境的信息推荐方法及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丽;在线实践共同体培育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海明;个人学习环境的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坤;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测评方法和教育干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淼;中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曲秀芬;基于UC和Blog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小男;信息技术环境下再论数学启发式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送林;知识时代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同柏;有效教学课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曹兆海;创新推广共同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项永芳;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践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綦胜联;英语教师在职培训现状分析与培训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梅;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南昌;;“设计研究”的历史追溯与研究进展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5期
2 林静;;CAT:基于学习科学的科学概念学习环[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10期
3 郑旭东;;学习科学人物谈之九:学习科学家中的科学教育家——Andrea A.diSessa[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09期
4 裴新宁;;学习科学:架构课程发展的新参照系[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5期
5 ;《论学习—学习科学与学习指导的探索》一书出版[J];中国高教研究;1993年01期
6 李景岳,陈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建立[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7 吴涛;;从教学技术到学习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8 汪岩桥;民族的希望在于学习[J];中国培训;1996年03期
9 李丹青;研究学习科学 强化学习意识 促进学习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杨南昌;刘晓艳;;学习环境的社会结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之良;;研究学习科学,,改善学习状况[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2 李荐;;友善用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习科学的新发展[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3 胡凡刚;刘永琪;;基于课程的教育虚拟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4 陈强;郭寿生;;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学习学”思想初探[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李林英;;学习论和导学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6 解素敏;;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7 何伟东;;我的学习故事[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幼儿教育周刊》编辑部;思想的碰撞 学习的革命[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陈月飞 任松筠;别看书包有多重 要看里面装什么[N];新华日报;2009年
3 主持人 陈熳;来自美国的教育之声[N];黄石日报;2011年
4 教育部副部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韦钰;要学习科学[N];中国妇女报;2001年
5 韦钰;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探究式科学教育(上)[N];大众科技报;2010年
6 ;学习科学史的意义[N];文汇报;2003年
7 韦钰;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探究式科学教育 下[N];大众科技报;2010年
8 杨九俊;素质教育的路径探索[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9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教授 鲁洁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谷力 南京市教科所 姚慧 全国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委员 沈曙虹;南京市学校素质教育实践指导30条[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10 李 茂;教育改革要多一些科学精神[N];中国教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美;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锐;基于案例推理的经验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仕东;科学哲学视野下的科学探究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艳;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教学交往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向永;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活动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曾玉萍;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教师学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志伟;学习科学视角下的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赵玲;基于课程的教育虚拟社区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何晓民;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路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春雷;基于本体的教育领域学科知识建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胡航;学校情境中实践共同体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齐香香;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效果的大学生元认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俊娜;我国科学教育中科学史教学的相关思考[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91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591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