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本文选题:微课程 切入点:微博 出处:《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06期
【摘要】:微课程支持碎片式、主题式和移动式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缺乏有效地创建、管理、分享微课程的平台,影响了微课程的推广应用。研究从Web2.0的社会化和去中心化的本质出发,在分析了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微博平台设计与开发微课程的可行性与方法,并进行了实例研究,探索了新型的微课程开发与应用模式。
[Abstract]:Microcourses support fragmentation, subject and mobile learning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but due to the lack of effective platform for creating, managing and sharing microcourses, From the essence of soci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of Web2.0,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microcurriculum with Weibo platform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inciple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microcurriculum. A case study was carried out, and a new model of micro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was explored.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信息技术系;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碧;中小学生生涯发展辅导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5期
2 吕立杰;;大规模课程设计的程式与特征——我国新课程设计过程与西方课程设计模式的对比与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5年04期
3 余江;李雪梅;;开设模拟电路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5年04期
4 吴凤仙;;以技能为中心的ESP课程设计的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李娜;;《半导体器件》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1期
6 陈思耀;曾繁华;余晓春;;关于C/C~(++)语言课程设计的探讨与实践[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陈有川;崔东旭;张军民;;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6年03期
8 刘联;王建发;;地方性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块化”课程设计构想[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朱炜;;日本“道德时间”课程设计与实施[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12期
10 聂莉娜;周金声;;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互渗教育[J];教育探索;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泉;荣建;张金喜;;交通控制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平行建设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姚明仁;陈堂贤;;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鞠远萍;勾苹;陈文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尝试[A];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 教学论文)[C];1995年
4 加玛力汗·库马什;晁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刘凤军;甘伟明;吕念玲;莫文贞;;电子技术类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A];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孙晓艳;刘全胜;;《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徐洋;胡向东;郭鹏;;基于虚拟仪器的传感器课程设计建设[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卫民;李刚;钱晓耀;孙丽宏;孙冠群;;电气控制课程设计的构建与实践[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9 车丽萍;;创造教育的课程设计模式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毕艳丽;张宏国;;“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珏;浙大社IT教材突出六大特点[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搞定课程设计的必杀技[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民办高校的课程设计与发展[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4 李强强;北大青鸟首创“逆向课程设计”[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5 黄蔚 任根运;大学创新课程设计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06年
6 张曼;IT职业培训由粗放到精准[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7 徐佳邋叶红;集训课程DIY:学什么我做主[N];人民公安报;2007年
8 徐卫东 李志高 郭天笑;三桨划动“就业船”[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崔波;北京博物馆学会:立足基层 培训一线[N];中国文物报;2009年
10 杨蕾;东风日产:“阳光关爱·教育援川”[N];国际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科学课程设计的认识论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杨劲松;零度课程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刘艳晖;英语专业课程设计机辅语言教学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班扎(Banza Nsomwe-a-nfunkwa);基于问题解决的农村成人远程教育课程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韩延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安;专门用途英语透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套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朱敏;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尹国杰;我国本科公共英语课程设计的文化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闫海波;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D];河北大学;2006年
5 刘红;表现性评价在C语言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晓;课程设计新理念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肖月宁;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原理与制作”课程设计[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8 郭希;外语教学中跨学科途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D];南昌大学;2005年
9 常双;台湾九年一贯制课程改革的设计与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峰;当代卡通玩具设计课程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660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66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