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伦理教育的比较研究——基于德育相关课程标准的分析
本文选题:道德教育 切入点:家庭伦理 出处:《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通过对中美两国德育相关课程标准中家庭伦理内容的比较,发现中美两国在目标设定上分别倾向于情感激发和理性认知;前者强调遵守现有规则,后者则更强调分析现有规则并进行改进,也更重视与其他领域的联系。通过原因分析,提出对我国家庭伦理教育方面的改进建议:重视情感激发的同时要加强认知基础的构建、建构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家庭伦理体系、促进学生形成结构完整的家庭伦理认知,以及重视培养对个人价值观进行合理重构的能力。
[Abstract]:By comparing the content of family ethics in the relevant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mora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found that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inclined to emotional stimulation and rational cognition in their goal setting. The former emphasizes to abide by the existing rules. The latter emphasizes the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xisting rules, 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field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family ethics education in China: pay attention to emotional stimul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gnitive foundation. To construct the family ethics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culturalism,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to form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family ethics,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bility of reasonable reconstruction of individual values.
【作者单位】: 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王东生;;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比较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李祖扬;现代文明与孝伦理[J];道德与文明;2001年06期
4 杨伟清;;社会公德:范围与特征[J];道德与文明;2008年01期
5 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李桂梅;;中西家庭伦理比较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7 李荣安;现代化对东方传统伦理教育的影响[J];教育导刊;1994年Z1期
8 吴颖民;;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8期
9 陈光全;杜时忠;;德育课程改革十年:反思与前瞻[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有梁;;三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屠莉娅;;课程改革与政策生态之关联——基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3 刘淑红;;高职院校“材料化学分析”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4 张虹;王蔷;;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因素分析——对五个特殊疑问词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张恩茂;吴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学科课程的“分”与“合”[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杨永政;;中小学德育实效性探析[J];成功(教育);2008年12期
7 王芳;;浅议哲学的本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杨璐;王国领;;《太平圣惠方》医学伦理学思想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张祖华;;生活德育视域下大学德育内容和方法的探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刘晓梅;;伦理学视域下的家庭暴力犯罪[J];道德与文明;200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月华;;美国基础教育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的提出与发展[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2 张玉勤;美国课程改革透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1期
3 吴藜;试论古代罗马人的有夫权婚姻和无夫权婚姻[J];世界历史;1994年01期
4 ;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促进学生成长[J];基础教育课程;2011年Z1期
5 鲁洁;;行走在意义世界中——小学德育课堂巡视[J];教师博览;2007年01期
6 康艳明;美国课程改革方案及其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8期
7 高德胜;;为生活德育论辩护——与冯文全教授商榷[J];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8 白月桥;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订定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9期
9 胡中锋;黎雪琼;刘桂秋;;论新课程评价中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整合[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芳;妇女在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7年04期
2 周宏芬;日本小学新道德教育课程标准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3 于福存,张忠华;论传统家庭模式演变对道德教育的冲击与影响——我国道德教育低效根源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4期
4 林宇;;20世纪初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沈壮海;应将家庭伦理教育纳入德育内容体系[J];思想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6 郭静林,洪明;当代台湾道德教育的改革走向及其启示[J];莆田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程永祥;;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特征[J];吉林教育;2010年Z2期
8 麻亚萍;;儒家文化的现代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9 黄燕梅;;韩国电视剧道德教育功能完成的原因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8期
10 宋德昭;关于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几个认识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云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五大误区[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赵玉桂;;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 崔梅;;儒家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廖永德;;“三结合”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刘翠英;;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心理与道德教育影响浅析[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徐晓清;;道德教育一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再度引起重视的问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闻素霞;乔亲才;;耻感对道德自我发展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葛振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辩证思考[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洪燕;;论羞耻感产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对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京利;加强道德教育 促进新农村建设[N];联合日报;2006年
2 何向东;13名少女被摧残 引发道德教育困惑[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于正江邋张晓义;要坚持不懈开展道德教育[N];承德日报;2007年
4 何树彬;在对话与沟通中成长[N];文汇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王有佳;“五德教育”聚人心[N];人民日报;2006年
6 张瑞;让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并行[N];人民日报;2010年
7 刘宇男;盐亭瓜农受损事件水落石出[N];四川日报;2005年
8 王立斌;优秀儿童文艺作品对道德教育的作用[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张登贤;成年人是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N];西安日报;2006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满意;在审美中进行道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吕红平;先秦儒家家庭伦理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10年
4 董海霞;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严从根;在正当与有效之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彦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赵昌汉;衰落与复苏: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冯芸;和谐道德教育的实现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广侠;回归生活:道德教育的复兴之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蒋恩世;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兰小凯;中美高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韩月秋;论儒家文化中的道德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易丹妮;生活德育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田军;高中世界文化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萍;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洪高;关怀学派道德教育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玉玲;雅克·马里坦的道德教育哲学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61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66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