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教育扶贫何以可能——多学科视角下的教育扶贫及其实现

发布时间:2021-02-18 13:46
  教育扶贫是当前扶贫脱贫的力量源泉之一。贫困问题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扶贫不能单纯依靠教育学理论,而是要在全面审视贫困问题本质的基础上,将教育扶贫置于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人类学和地理学的多学科视角下来思考通过教育消解贫困的必要性。多学科视角下的教育扶贫呈现出的差异性、融合性以及一致性的机理特征,为在教育扶贫中实现扶贫主体、扶贫内容和扶贫目标"三位一体"的理想扶贫框架提供了可能。 

【文章来源】:教育与经济. 201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教育扶贫的多学科理论阐释
    (一) 经济学视角下教育的价值负载
        1. 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和改善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2. 教育是促进个体自由发展和实现个体实质自由的重要途径
    (二) 社会学视角下教育的功能担当
        1. 教育是获得文化资本的重要途径
        2. 教育是消除社会排斥的重要渠道
    (三) 人类学视角下教育的文化传递
        1. 教育是打破文化贫困陷阱的主要路径
        2. 教育是阻断贫困文化代际传递的重要工具
    (四) 教育学视角下教育的功能显现
        1. 教育的个体功能
        2. 教育的社会功能
    (五) 地理学视角下教育的空间想象
        1. 教育是提升地理资本和研究贫困空间的重要因素
        2. 教育是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和保持人与自然共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教育扶贫的多学科机理特征
    (一) 差异性
        1.“贫困”的内涵差异
        2. 扶贫的学科逻辑差异
    (二) 融合性
        1. 学科内部的吸收融合
        2. 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三) 一致性
        1. 目标、方法一致
        2. 对象一致
三、多学科视角下教育扶贫的实现路径
    (一) 扶贫主体:政、社、人三位一体
        1. 坚持政府教育扶贫的主导地位
        2. 重视社会组织的教育扶贫作用
        3. 鼓励贫困人口参与教育扶贫
    (二) 扶贫内容:志、知、能三位一体
        1. 精神扶贫打破贫困文化
        2. 知识扶贫摆脱文化贫困
        3. 能力扶贫推动价值创造
    (三) 扶贫目标:人、地、产三位一体
        1. 人:多学科教育扶贫的核心
        2. 地:多种资本的共同载体
        3. 产业:多种生产参与的要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扶贫政策的发展特征[J]. 吴霓,王学男.  教育研究. 2017(09)
[2]我国教育扶贫研究热点的主题构成与前沿趋势[J]. 袁利平,万江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05)
[3]公平正义:教育扶贫的价值追求[J]. 李兴洲.  教育研究. 2017(03)
[4]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 王嘉毅,封清云,张金.  教育研究. 2016(07)
[5]西部民族地区空间贫困陷阱分析[J]. 张丽君,董益铭,韩石.  民族研究. 2015(01)
[6]农村贫困地区参与式扶贫模式的优化策略[J]. 李红琴.  农业经济. 2013(08)
[7]基于阿玛蒂亚·森理论下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模式研究——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为例[J]. 周丽莎.  民族教育研究. 2011(02)
[8]论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J]. 崔永华,张旭翔.  教育发展研究. 2010(17)
[9]“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J]. 朱伟珏.  社会科学. 2005(06)



本文编号:3039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039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8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