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团体辅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08:12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团体辅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理韧性是个体调动一切资源战胜挫折,在逆境中成长的心理素质,心理韧性不仅决定个体应对挫折和困境的方式和行为,而且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初中生处在一个关键而错综复杂的人生过渡时期,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要求独立,可另一方面他们在思想上并没有成熟。一方面他们渴求被人了解认可,可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又会闭锁自己的心,孤芳自赏,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困境和压力,很多初中生不知道如何正确积极地应对。 针对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韧性问题,本研究运用积极倾听、同理心、支持、询问等团体辅导技术,设计一套团体辅导方案,以期通过对初中生的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等进行团体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在城关中学初一年级筛选出48名被试,把这个48名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为期两个月,共8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在此期间不接受团体辅导。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同质性检验,以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心理韧性上的前后测的成绩差异为依据,检验团体辅导是否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心理韧性。 同时本研究对实验组内部的男生和女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辅导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考察了性别与是否独生两个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希望对初中生的团体辅导有所启示。 研究结果表明: 1、实验组的整体心理韧性水平高于对照组,在个人力和支持力两个维度和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四个因子上差异显著。 2、实验组在整体心理韧性水平、个人力和支持力两个维度和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四个因子上进步显著,而对照组变化不显著。 3、独生子女在心理韧性水平上的进步大于非独生子女。在个人力和支持力两个维度和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四个因子上差异显著。 4、男生的辅导效果要比女生好。在个人力和支持力两个维度和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四个因子上差异显著。 5、性别与是否独生这两个变量对团体辅导效果起作用,但两者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总之,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提高初中生的心理韧性,本研究编制的团体辅导方案是有效的,独生子女的辅导效果优于非独生子女,男生的辅导效果优于女生。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韧性 团体辅导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引言11-13
  • 1 文献综述13-25
  • 1.1 心理韧性的概念13-15
  • 1.2 影响心理韧性的因素15-17
  • 1.2.1 危险性因素15
  • 1.2.2 保护性因素15-17
  • 1.3 心理韧性的主要理论模型17-21
  • 1.4 初中生心理韧性问题的具体研究21-23
  • 1.4.1 初中生心理韧性的现状21-22
  • 1.4.2 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干预22-23
  • 1.5 团体辅导对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干预23-25
  • 1.5.1 团体辅导心理学理论基础23-24
  • 1.5.2 团体动力学对团体辅导的贡献24
  • 1.5.3 团体辅导在心理干预上的优势24-25
  • 2 问题与假设25-26
  • 2.1 当前研究现状评述25
  • 2.1.1 团体辅导与心理韧性25
  • 2.1.2 团体辅导对心理韧性的影响25
  • 2.2 过往研究不足之处25
  • 2.3 研究假设25-26
  • 3 研究方法26-33
  • 3.1 研究对象26-27
  • 3.1.1 筛选对象26-27
  • 3.1.2 确定研究对象27
  • 3.2 研究工具27-28
  • 3.3 实验设计28
  • 3.3.1 控制额外变量28
  • 3.4 实验准备阶段28-31
  • 3.4.1 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依据28-29
  • 3.4.2 心理韧性团体辅导方案的预试与确定29-31
  • 3.5 实验实施31-32
  • 3.6 数据处理32
  • 3.7 团体辅导效果定性评估工具32-33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33-42
  • 4.1 团体辅导效果定量分析33-35
  • 4.1.1 实验组前测与对照组前测的量表得分比较33
  • 4.1.2 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的量表得分比较33-34
  • 4.1.3 对照组前测与对照组后测的量表得分比较34
  • 4.1.4 实验组前测与实验组后测的量表得分比较34-35
  • 4.2 实验组内部成员团体辅导效果的差异分析35-37
  • 4.2.1 实验组男生进步量和女生进步量的比较35-36
  • 4.2.2 实验组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进步量的比较36
  • 4.2.3 不同性别和是否独生对心理韧性进步量的作用36-37
  • 4.3 团体辅导效果定性分析37-42
  • 4.3.1 团体辅导记录表总结与分析37-38
  • 4.3.2 领导过程评价表总结与分析38-39
  • 4.3.3 团体辅导单元反馈表总结与分析39-40
  • 4.3.4 团体辅导总反馈表分析40-42
  • 5 讨论42-47
  • 5.1 运用团体辅导提高初中生心理韧性的有效性分析42
  • 5.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辅导效果的差异性分析42-44
  • 5.3 男生和女生辅导效果的差异分析44-45
  • 5.4 性别和独生与否对辅导效果的作用分析45
  • 5.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45-46
  • 5.6 本研究需改进及深入的方面46-47
  • 6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51-62
  • 后记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杨;;刑释青少年社会再适应的影响因素及心理韧性的培养策略[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丁倩;洪梦飞;;心理弹性及其提升的研究综述[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陆荣机;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4 邓厚才;杨敬源;邓冰;庹安写;黄列玉;杨平;包毅敏;;贵阳市3609名中学生心理卫生现况研究[J];贵州医药;2009年04期

5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王滨;罗伟;;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滕秀杰;崔丽霞;李旭培;;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实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7期

8 姜蒙娜;;心理弹性:积极面对挫折[J];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9 魏昌盛;薛莉;;中学生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J];武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江瑞辰;;心理韧性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团体辅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22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8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