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以学论教”-主体性教育的本土言说

发布时间:2017-05-02 21:07

  本文关键词:“以学论教”-主体性教育的本土言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但教育学科在中国却是个舶来品。中国近代以来的教育先是仿日,仪美,再是崇苏,一直在学习、借鉴别人。难道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学习别国的先进经验固然是好,但丢弃、中断自身优秀的教育传统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创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追求教育学科的中国化、本土化是中国教育研究者一直以来的梦想。众多学者和教育研究者也在大力提倡教育研究的本土视角,追寻教育学科的自主性、自立性。 自80年代以来,主体性问题在我国教育界一直备受关注,研究者们争先谈论并建构了主体性教育理论,但研究者们在论证和表述主体性教育时却使用的是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蕴含“主体性”的教育思想,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早期儒家教育思想中蕴含的主体性内涵,欲立足本土资源,从本土和传统视角对主体性教育进行言说,以推进主体性教育的学术积累。杜成宪教授的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实质是“以学论教”的观点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绪论,笔者就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做出了阐释,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是对理论依据的论述。本部分首先阐述了“教”字和“学”字的内涵及渊源,,并得出结论:先有了“学”字,后又在学的基础之上演变出“教”字;其次,论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实质:“以学论教”。 第三部分是从师生关系方面对主体性教育进行了本土言说。早期儒家对于师生关系的论述表现为伦理道德关系层面的师生平等,情感关系层面的融洽、关爱以及教学关系层面的教学相长三个层次,这正与主体性教育倡导的师生关系相一致。 第四部分是从教学过程方面对主体性教育进行了本土言说。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即从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阐释了早期儒家与教学相关的言行中蕴含的主体性涵义。
【关键词】:以学论教 本土 主体性教育 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22
  • 第一节 选题缘起8-10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2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2-18
  • 第四节 关键概念界定18-22
  • 第二章 以“学”为核心的教育话语——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学现象22-27
  • 第一节 “教”与“学”的内涵及渊源22-24
  •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实质——以学论教24-27
  • 第三章 主体性教育之师生关系的本土言说27-38
  • 第一节 伦理道德关系:师生平等28-30
  • 第二节 情感关系:融洽关爱30-33
  • 第三节 教学关系:以学为主教学相长33-38
  • 第四章 主体性教育之教学过程的本土言说38-58
  • 第一节 培养学生自主性的主体性教育本土言说39-45
  • 第二节 培养学生能动性的主体性教育本土言说45-49
  • 第三节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本土言说49-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5
  • 致谢65-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崴;从传统到现代: 中西方主体性教育思想历史走向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2 陈昊;;探析《学记》中的主体性教育思想[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黄 济;人的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4 张传燧;教育的主体与主体性教育散论[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5 俞吾金;“主体间性”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杜成宪;;以“学”为核心的教育话语体系——从语言文字的视角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学”现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8 张涛;;教学主体研究的缘起、现状及未来走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何巧艳;;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野——意向性理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吴航;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以学论教”-主体性教育的本土言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41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6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