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形成的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21:02

  本文关键词: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形成的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社会中,网络技术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与人类的行为选择密切相连,因此网络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尖锐,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教育虚拟社区作为教育在网络时代产生的新场所和新领域,近年来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这个虚拟空间中产生的伦理问题也日渐突出。对教育虚拟社区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建构有效的伦理规约和社会协同体系势在必行。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研究清楚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本研究的选择即建立在这样的基点之上。 本文所做研究将致力于厘定教育虚拟社区伦理的内涵与本质,探索分析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形成的因素,为最终制定伦理规约,解决伦理问题提供研究资料。文章采用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证。首先对关于网络伦理与教育虚拟社区伦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梳理与综述,之后对教育虚拟社区伦理的内涵和本质进行全面解析,总结教育虚拟社区伦理的本质涵义,并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和理论构建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形成的因素研究模型,提出相关假设。针对这些假设因素,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并对我们学院参加过“学习科学与技术虚拟社区”学习的2010级和2011级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对调查结果进行了SPSS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教育虚拟社区伦理是网络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网络伦理共有的性质同时也有它自己的特点,这是由教育虚拟社区不同于其他网络内容和形式所决定的。 二、教育虚拟社区伦理的本质内核是教育虚拟社区的主体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尊重。其特征有:发展性,普适性,主体自律性。 三、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得到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五个:个人的道德观、成员间的信任度、社区满意度、主观规范及社区规范。其中成员个人的道德观与成员间的信任度影响度最大,社区规范的影响度,相对最小。 本研究结论仅显示了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形成的因素及个人的几点思考,,而围绕这些影响因素如何制定具体措施和规范以促进教育虚拟社区伦理问题的解决向和谐社区发展演进,在这一方面还缺少明确和切实可行的详细措施。这些不足之处将是我们以后研究的着重点。
【关键词】:教育虚拟社区 伦理 影响因素研究 道德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0-05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10-13
  • 一、 选题背景10-11
  • 二、 问题提出11-12
  • 三、 选题意义12-13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3-15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3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5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6
  • 一、 研究思路15
  • 二、 研究方法15-16
  •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16-22
  • 一、 社会存在理论16-17
  • 二、 教育虚拟社区生态交往理论17-19
  • 三、 责任伦理19-20
  • 四、 美德论20
  • 五、 公益论20-22
  • 第二章 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内涵解读22-32
  • 第一节 教育虚拟社区伦理的发生22-26
  • 一、 教育虚拟社区伦理的概念界定22-24
  • 二、 网络技术应用与教育虚拟社区伦理问题24-26
  • 第二节 教育虚拟社区伦理的本质26-30
  • 一、 教育虚拟社区伦理本质的载体26-27
  • 二、 教育虚拟社区的主体的伦理需要27-29
  • 三、 教育虚拟社区伦理的内核29-30
  • 第三节 教育虚拟社区伦理的特征30-32
  • 一、 教育虚拟社区伦理的发展性30
  • 二、 教育虚拟社区伦理的普适性30-31
  • 三、 教育虚拟社区伦理的主体自律性31-32
  • 第三章 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设计32-40
  • 第一节 研究设计模型32-36
  • 一、 社区平台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32-34
  • 二、 个人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34-35
  • 三、 社会调控相关影响因素35-36
  • 第二节 研究假设36-37
  • 第三节 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与数据统计方法37-40
  • 一、 问卷设计37-38
  • 二、 问卷的测试38
  • 三、 调查问卷的检验38-39
  • 四、 数据统计方法39-40
  • 第四章 影响因素数据分析与发现40-54
  • 第一节 基本信息统计数据分析40-41
  • 一、 性别40
  • 二、 年龄40-41
  • 三、 样本每周登陆社区时间41
  • 四、 网龄41
  • 第二节 各因素的描述性统计、相关及回归分析41-48
  • 一、 教育虚拟社区平台相关因素与社区伦理形成41-44
  • 二、 个人相关影响因素与社区伦理形成44-46
  • 三、 社会调控相关影响因素与社区伦理形成46-48
  • 第三节 因素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48-52
  • 一、 因子分析48-51
  • 二、 聚类分析51-52
  • 第四节 研究假设结果验证52-54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54-57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思考54-55
  •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与展望55-57
  • 一、 研究的创新点55
  • 二、 研究的不足55-56
  • 三、 研究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59
  • 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形成影响因素调查问卷59-62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2-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远德玉;技术过程论的再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胡凡刚;简论教育虚拟社区[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3 胡春阳;;网络: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视角[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肖应连;网络伦理学的发展与思考[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黄巧玲;网络伦理困惑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沙勇忠;;网络伦理的社会调控机制[J];情报科学;2007年01期

7 胡凡刚;李广艳;;影响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形成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1期

8 胡凡刚;刘敏;;教育虚拟社区应用于远程职业教育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11期

9 陈丹丹;马卫民;;远程学习支持的内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12期

10 肖峰;国外SST研究述介[J];哲学动态;2001年07期


  本文关键词: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形成的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84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5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