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秉文与民国教育界
本文关键词:郭秉文与民国教育界
【摘要】:郭秉文活跃于民国早期教育界的年代(1914—1925),正值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界亦在民国初期形成具有现代性和国际性的"场域"。郭秉文凭借学缘、地缘、业缘等关系网络,借助现代报刊传媒,广泛传播新教育理念,组织新式教育社团,大力推行新教育实践,郭秉文一跃成为民国新教育运动活跃的中心人物之一,他的影响力远非以一校一地所能涵盖得了。同时,他亦是中外教育交流的积极推动者、实践者,成为中国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活跃的代言人。他领导塑造的南高—东大,成长为二十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镇,与北大一道构成了民国早期中国高等教育"双峰对峙"新景象。1925年郭秉文因东南大学的风潮离开国内教育界,标志着民国自由主义新教育时代的终结,然而他培育的南高学风却及于整个现代中国,影响极为深远。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关键词】: 郭秉文 新教育 民国教育界 南高学风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中国大学与社会”(批准号:12JJD770019)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民国灿烂若星河的教育家群体中,郭秉文因其迭荡起伏的教育人生,让人唏嘘、令人感叹:一方面,他是民初学成归国留学生中的佼佼者,回国伊始,即广泛联络新教育社团、充分运用现代报刊媒体,培育新教育的“公共空间”,广泛传播新教育理念,推行新教育实践,思想与行动双管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小卫;;中国现代大学的开拓者——郭秉文[J];生活教育;2010年01期
2 ;郑秉文教授[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孔颖;;“东南大学之父”——郭秉文[J];民办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4 赵伟;;郭秉文:以“师”为本,志存高远的“经营”校长[J];教育与职业;2007年25期
5 张大良;王运来;;郭秉文“四个平衡”的大学教学思想探微[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10期
6 张雪蓉;李海云;;郭秉文与现代大学校长形象[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王悦芳;;至平至善 风范长存——纪念国立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逝世40周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8 耿有权;汪琴;;郭秉文教育思想研讨会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耿有权;;平衡创新:郭秉文办学治校思想精髓[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S1期
10 张洪涛,但昭彬;郭秉文博士的办学理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杨光;郑秉文 爱走“窄路”的经济学家[N];中国证券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韩言铭;郑秉文:新建机构运营地方社保资金[N];中国经营报;2012年
3 王运来 王成圣;高瞻远瞩揽英才[N];光明日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徐畅;郑秉文:拓宽社保基金融资渠道[N];中国证券报;2009年
5 ;政协牡丹江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副秘书长名单[N];牡丹江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婷婷;郭秉文的平衡办学理念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44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44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