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哲学的内涵建构
本文关键词:论教师哲学的内涵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哲学 实践本体存在 关系本体存在 精神本体存在
【摘要】:狭义而言,"教师哲学"指教师本体论,回答"教师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关注教师逻辑主体"在"的本性与具有各种规定性的"在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本体是一种以实现生命为目的善的逻辑主体,需要在与他者相对应的关系中界定自身性质,同时作为人的逻辑主体亦有着复杂的内在意识世界,因此教师"在"的本性包含三重基本维度,即实践、关系与精神。这三种本体存在如果要在现实世界中显现为"在者",需要满足三种具体规定性,即意识基础、行动逻辑和实现路径。
【作者单位】: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教师哲学 实践本体存在 关系本体存在 精神本体存在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教师问题日渐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成为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同时也成为教育研究的焦点。当前我国在教师研究领域的成果日益丰富,涉及到教师知识、教师伦理、教师道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但大多局限于经验判断、应然规范以及技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中英;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唐松林;;从哲学家的哲学到我的哲学:教师哲学内涵理解[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3 杨运鑫;;哲学人格:教师哲学何以可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4 陈飞虎;;生命的灵动:教师哲学智慧之表达[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5 郭芳;;论教师“真我”与“潜藏整体”——帕克·帕尔默教师哲学思想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6 肖传X;喜读新著《教师学》[J];道德与文明;1988年01期
7 董泽芳;社会转型期的教师角色冲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8 朱晓宏;;重新理解教师之爱——基于舍勒的情感现象学视域[J];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9 陈桂香;;多元价值社会中教师道德枷锁的解除[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10 郝文清;;论教师道德的底线[J];齐鲁学刊;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丽华;教师意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程跃文;“差生”转化过程中的情感智力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田胜尼,彭少麟,杨咸福,陈维;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南淝河水质的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世栋;高峻;;滨海旅游区典型外来物种生长适应性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北岸加拿利海枣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7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8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赵名宇;;文艺复兴以来自然观的历史演变[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马永波;;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瑞;中国竞技体操制胜规律探骊[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占;基于CA模型的城市用地扩张模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杨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伽达默尔,潘德荣;论倾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赵敦华;孔子的“仁”和苏格拉底的“德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张世英;哲学的新方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5 沈文钦;;自由教育与美好生活——施特劳斯学派自由教育观述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6 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7 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朱志方;;哲学不是哲学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何怀宏;;底线伦理的概念、含义与方法[J];道德与文明;2010年01期
10 唐松林;欧阳算;;现代课堂“真我”的遮蔽及“无为”教学策略——从拉康镜像理论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晨光;[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和伟,王宇;浅析教育观念现代化对教师现代化队伍的影响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2 孙瑜;;教师同样需要心灵慰藉——推荐《苹果与粉笔灰》[J];全国新书目;2003年10期
3 周德义;论概念教师与教师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2期
4 施秋奕,张肖琴;教师的专业自我与教师专业发展[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罗益民;;教学相长别论——教师主体、教师成长与教师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秦明秋;对新上岗教师应加强质量管理[J];基础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7 王振华;在教研活动中提高教师素质[J];吉林教育科学;1997年08期
8 赵玉生;;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及问题[J];教书育人;2006年22期
9 赵大进;;培养提高教师素质的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7年01期
10 张海山;;素质教育与教师的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益寿;;建构教师学习和实践活动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策略[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2 车明全;罗兴江;;以人为本 依法治校 弘扬职业精神 构筑教育诚信——县域教育管理理论的实践与探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赵玉生;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度与伦理的双重关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完善教师教育体系 推进教师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山东省临沭县教育局 孙仕满;新教师培养切忌模式化[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策划 本报记者 韩世文 郑骊君 执行 刘亚文 崔斌斌;这样培养好教师[N];中国教师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宋亚光 通讯员 董明格;求本溯源铸师魂[N];四平日报;2006年
6 况晨光;新教师如何适应工作岗位[N];宜春日报;2005年
7 中共清水县委书记 王振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全力推动清水教育大发展[N];天水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贵勇;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别开洞天[N];中国教育报;2013年
9 李玉明;创建教师学习资源中心[N];甘肃日报;2004年
10 郑焱 浦敏琦;无锡鼓励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N];新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安全;一个西部县农村教师结构五十年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俞宏毓;教师发展指导者工作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马艳芬;教师教育发展困境的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沈t,
本文编号:960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6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