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的两面性看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双重影响
本文关键词:从技术的两面性看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双重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 教育哲学 技术哲学 双重影响 负面影响 学习者 互联网 可能影响 教育领域
【摘要】:针对技术的两面性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信息技术也具有其两面性,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也给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读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正面影响以及负面影响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合理减轻负面影响的几点意见,以便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 教育哲学 技术哲学 双重影响 负面影响 学习者 互联网 可能影响 教育领域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技函[2007]70)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资源区域共享理论、实证与评估”(项目编号:Y6080034)资助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技术的特性导致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双重性影响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技术究竟是福是祸,成为人类不可回避的哲学问题。柯利认为,技术本身不负载价值,而是在技术的使用中,人的思想意识和经济利益导致了技术的价值负载。茵特曼认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世改;李红梅;;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哲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2 熊才平;“知识沟”理论发展新动向及其演变链系统模型——探寻缩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差异的理论依据[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3 李政涛;;为人的生命成长而设计和发展教育技术——兼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4 王奇志;包立琴;;浅谈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邢广桥,吴夺,王新;对科技异化根源的认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刘鹂,马建华;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3 毛牧然;陈凡;;技术异化析解[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2期
4 邹成效;;技术异化与技术共同体[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2期
5 吴少新,田娟,王鹏飞;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研究——理性预期角度的分析[J];武汉金融;2005年06期
6 刘治波;张健;谢崇国;;多媒体技术与医学英语教学[J];中国医学装备;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智笑;;STS—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张帆;;从“风险社会”理论进路看公众在决策中的作用[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桂山;技术理性的认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2 刘芸;基于经济视角的国际数字鸿沟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俞树煜;西部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乾和;从实践论的观点看科技异化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越;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探赜[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王莉;刘易斯·芒福德视野中的技术与城市发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管开明;技术的伦理评价[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5 宋运荣;试论我国高技术立法的伦理选择[D];广西大学;2007年
6 荣曼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伍小玲;论数字网络技术的人文关怀[D];南昌大学;2007年
8 李萍;科技发展对学制演变之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龚友清;科技与政治上层建筑互动关系及现实意义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段雨佳;呼和浩特市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康;论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哲学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黎加厚;创造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3 冯秀琪;教育技术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4 叶平,王蕊;中国教育现代化区域聚类与特征分析[J];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5 王佑镁;信息技术与学习变革[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1期
6 王茜,任小康;网络时代教学媒体变革引发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1期
7 谢江田;浅析远程教育传播科学研究特点及现状[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2期
8 马红亮;对网络课程建设中若干概念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波拉基什维利;虞泉银;;利用电视系统进行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1980年01期
2 刘铭昌;关于微电子工业和第二次产业革命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3 杨惠中;;即时反馈[J];外语电化教学;1981年02期
4 陈坚;;上海外语电化教学馆教研室举行“电化教育概念”学术讨论会[J];外语电化教学;1981年02期
5 弗朗索瓦·威斯;姚洁;;广播与电视在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1981年02期
6 未宣;;都柏林举行信息技术与工业发展国际会议[J];未来与发展;1981年02期
7 青禾;;加强信息社会工程研究 发展我国第三产业[J];未来与发展;1981年03期
8 廖泰初;国外人士谈教育媒介的过去和未来[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1期
9 林克诚;章伟民;;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J];外语电化教学;1982年02期
10 杨惠中;;教育技术学简论[J];外语电化教学;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荣辉;陈尚平;;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策略[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2 翁延年;张树庸;;回顾与展望——国内外生物技术发展情况简介[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陈福军;周越;;试谈从MRPⅡ到ERP过程中系统思想的实现[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4 杨公社;;现代科技革命与畜牧业发展[A];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21世纪畜牧兽医生产和科学技术论坛会文集[C];1999年
5 洪鸣鸣;倪焱;;血清氨基酸谱经统计模式识别用于急性白血病的辅助诊断[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6 夏彦;;金融信息及其开发[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7 陈劲;王如富;;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综合评价[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8 王众托;;知识管理系统初探[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李小卯;寇纪淞;李敏强;;关于信息技术和组织变革关系的探讨[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杨同宇;;关于定制生产的思考[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关村科技园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上)[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清华大学 李衍达;信息科技对社会的影响[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高文;中关村技术交易中心成功孵化“人大金仓”[N];北京科技报;2000年
4 木玉;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将驱动世界经济发展[N];北京科技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吴燕;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N];北京科技报;2000年
6 钱卫列;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信息管理能力[N];北京科技报;2000年
7 陈刚(作者单位:中国科协信息中心);网络经济不是泡沫[N];北京科技报;2000年
8 朱建新;知识经济与美国经济[N];中国财经报;2000年
9 林毅夫;信息产业发展与比较优势原则[N];中国财经报;2000年
10 刘琴;让金融业乘上信息化快车[N];中国财经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坦;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0年
2 冯静;知识经济与财务理论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杨学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信息化推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刘晋;供应链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5 李孝全;国家在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何离庆;网络环境下的智能化农业信息平台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倪义芳;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D];浙江大学;2002年
8 常宁;我国经济信息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9 琚春华;基于信息技术的流通企业管理与组织优化及模拟[D];厦门大学;2002年
10 王雪苓;当代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登峰;区域制造业动态联盟信息基础结构及其支撑环境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李迅;网络环境下的文档管理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陈燕;网络教学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网站的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大军;计算机行业及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张莉;基于Internet的GIS(WebGIS)的研究与应用[D];西北大学;2000年
6 肖治垣;论我国传统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改造的战略构想[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7 薛继瑞;数字神经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8 余蓉晖;论信息技术与会计系统变革[D];暨南大学;2000年
9 熊德义;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于家新;希诺公司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074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07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