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技术发展周期视域下移动学习之慎思

发布时间:2017-10-27 18:27

  本文关键词:技术发展周期视域下移动学习之慎思


  更多相关文章: 移动学习 周期循环 反思 发展周期 教育技术 技术可行性 新技术 教育教学 移动设备 电影教学


【摘要】: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难以呈现线性的演化,纵观教育技术学发展历程,每一次技术的革新和应用都呈现出周期循环现象。当前移动学习也正步入周期循环的平台期,从技术发展周期的视角审视移动学习有利于我们更合理地看待移动学习,以促进移动学习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关键词】移动学习 周期循环 反思 发展周期 教育技术 技术可行性 新技术 教育教学 移动设备 电影教学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基更曾预言“无线移动技术在90年代的迅猛发展,必将导致在21世纪初首次通过移动学习授予大学学位。学生们可以通过他们的电话或移动电话,,最终应用语音综合和语音输入技术无线接入因特网,学习大学提供的学习材料,远程学习大学的学位课程。”川时至今日,基更的预言仍激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康;;论教育技术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周期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7期

2 刘建设;李青;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3 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德群;;移动学习研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2期

2 杨晓波;借助移动学习技术 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J];福建电脑;2005年12期

3 王珏;赵呈领;张朝华;;移动学习及其实现的几个问题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刘幸;李盛聪;;德斯蒙德·基更远程教育思想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白俊;刘家勋;;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年05期

6 史斐翡;郭根生;;移动学习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年10期

7 何向阳;彭凤;;移动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16期

8 周金凤;移动学习研究现状概述与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张宏伟;;基于WAP的移动教育刍议[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高蓉蓉;吕森林;;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教育技术研究的新热点[J];现代教育技术;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雪利;楼广赤;;一种新的学习趋势——移动学习[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胡朝红;刘桂兰;;移动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成;基于IP网的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暨南大学;2005年

2 王润华;移动学习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罗耀华;移动学习模型分析及移动英语平台的设计和开发[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4 龚鸣;基于WEB的短信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冯统成;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樊心月;移动学习内容设计与评估规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伦墨华;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王珏;基于移动学习的英语单词学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海苑;基于Web的短信课程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幸;德斯蒙德·基更远程教育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德群;;移动学习研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2期

2 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李玉斌,刘家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维占;;马克思周期思想研究[J];教学与管理;1985年03期

2 郑绪元;;对射击基础训练与周期安排的做法和体会[J];体育科技;1987年04期

3 ;冰雪运动训练器材介绍[J];冰雪运动;1988年06期

4 ;冰雪项目训练器材介绍(二)[J];冰雪运动;1989年04期

5 骆炳贤;;理化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6 魏理;;重新评价长周期循环论——人类发展的动力是为满足不同等级的需要[J];未来与发展;1990年05期

7 周炜;;《格萨尔》传承方式研究[J];西藏研究;1991年04期

8 曾庆安;;周期规律在解题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1992年05期

9 周显志;消费流行初探[J];河北学刊;1993年03期

10 范钦 ,杨欣 ,李红亮;湖南市场波动周期初探[J];求索;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宗乾;;多品种混流生产线产品投产顺序编排问题的优化方法探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杨庆;秦伟良;钱海荣;;上海股票市场非线性和状态持续性的R/S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吴群;;科学认识和掌握事故规律积极预防事故发生[A];赣闽皖苏湘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韩国文;韩海波;;分形市场理论与我国证券市场实证分析[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何雪利;楼广赤;;一种新的学习趋势——移动学习[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叶润楠;何仁生;;手机报在教育中的拓展[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熊芳;姚凌江;叶展;王艳;;手机式M-Learning的现状研究与展望[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胡朝红;刘桂兰;;移动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熊晓波;付晓玲;;移动学习平台解决方案[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马世领;转股避税:福特生财新招[N];国际金融报;2000年

2 成都电子科大 张虔铭;用单片机控制交通灯[N];电子报;2001年

3 通讯员 侯槟婕 记者 杨斌 宁新;黑龙江山东宁夏移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N];人民邮电;2001年

4 周群;中国经济周期循环规律说[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5 李扬鉴(本文作者系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教授);解开厄尔尼诺成因之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年

6 李扬;防治沙尘暴是世界性课题[N];经济日报;2002年

7 ;科学家证明天气存在“周末效应”[N];科学时报;2003年

8 毕胜;铜价步入牛市循环周期[N];期货日报;2003年

9 记者 卢洁葵;江西移动向学习型组织迈进[N];人民邮电;2003年

10 ;房地产过热 和房地产泡沫[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文财;中国股票市场价格行为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宿成建;中国证券价格非线性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孙宏丹;细胞外ATP经P2嘌呤受体诱导细胞周期进展与肝脏增殖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4 孟昭鹏;适合协同学习环境的网络服务质量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邵晓阳;中国股票市场价格行为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王继文;毛乳头细胞HSPC016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及功能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明秀;基于CDMA的移动学习系统的资源管理与传播模型[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伟强;移动通信网话务量需求的混沌特性及预测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潘晓丹;油运费率市场的规律性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4 陈晓生;股票市场的有限可预测性及其投资理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高丽华;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创新研究——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例[D];苏州大学;2003年

6 李倩;北京市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7 欧阳城添;基于移动教育支持平台英语单词智能型泛在学习系统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初建军;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李相芝;基于网络的个别化学习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艾兴芳;基于6.4Tbit/s传输系统的光码分复用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04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04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e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