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教育学者介入实践的方法论思考——关于“局内人”、“局外人”信条的反审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7-11-15 15:35

  本文关键词:教育学者介入实践的方法论思考——关于“局内人”、“局外人”信条的反审与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局内人 局外人 介入 参与性行动者


【摘要】:教育学者介入实践,是对传统的"局内人"信条与"局外人"信条的方法论突破。它改变了教育学者和教师的习惯性生存方式,实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相互滋养与双向建构。教育学者介入实践,必须在疏远与接近、"抽离"与"卷入"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保持对研究对象群体的疏远,是为了对研究对象保持一种陌生化和理性化,以便能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以审视的立场来研究它;接近研究对象,是为了获得对它的切身感受,获得更为深刻的内心体验。教育学者介入实践,是一种双重介入,因而它改变的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更是两种不同行动主体各自的生活和彼此的交往方式。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浙江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自教育学跻身大学殿堂,发展成为大学体制中的一个独立专业开始,教育学者和教育实践者之间的制度化分工格局便逐渐形成。源自古希腊传统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尊卑之别在这里以另一种形式获得了“重生”。较之尊卑之别,制度化分工所构筑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学者与教育实践者之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李晓乐;;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特点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王晓辉;;《关于欧洲高等教育伦理价值和原则的布加勒斯特宣言》的解读与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3 于雪霞;赵勇强;石春生;;国防科技奖励促进技术创新的系统动力学建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4 高水红;共享的幻象——信息社会中关于教育知识的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袁同成;;试析我国学术研究的量化考评制度[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6 陶范;;审稿专家的责任和权利[J];编辑学报;2010年06期

7 黎永莲;;科研量化考核的“道德异化”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刘扬弃;;浅析科学界的社会分层[J];沧桑;2012年01期

9 缪成长;;默顿和齐曼的“科学共同体”比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10 李国红;;科学界的社会分层现象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青海;;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纽带作用——读《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樊阳程;;机器发现与科学发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卢艳君;;对默顿科学社会学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付恒阳;段联合;;论科学发现的非偶然性——默顿的科学多重发现思想评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郭荣茂;;科学制度与风险社会[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慧河;;默顿的科学规范在学术期刊编辑中的适用[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庞燕;胡胜利;;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科书中有关科学家内容的比较[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杨雄胜;张国法;刘旭;于成永;酆尘颖;;中国会计研究规范及其成效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10 程志波;李正风;王彦雨;;科学治理视野下的中国科学共同体:问题与对策[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汉熙;面向科学出版的科学信息本体结构及其生成与发布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5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熊小刚;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邱楷;我国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白勤;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超;约翰·齐曼的科学哲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万觉鸣;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文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汪明进;区域技术创新环境的构建及其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李晓锦;从技术理性到理性技术的嬗变[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庞雪晨;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曼;科学文化发展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吕娜;潜规则的功能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吴莹;钱学森社会工程思想新探索[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田甜;1927-1965年芝加哥大学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穗鹰;追赶型国家科研腐败治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人类学家的田野经验[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12期

2 刘晓瑜;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质的教育研究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05期

3 吉国秀;发展与论争:人类学视野中的田野工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高荷红;;关于当代满族说部传承人的调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2期

5 肖淑芬;被告席上的莫尔索和卡塔琳娜悲剧命运之初探[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6 谈文化;;“局外人”变成“局内人”[J];辅导员;2010年10期

7 马岚;;“局内人”与“局外人”[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8 韩林;;浅谈加缪小说《局外人》主人公的“幸福”[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9 席战强;对荒诞的彻悟及其叛逆──加缪的《局外人》解读[J];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

10 缑广飞;;莫尔索:人间的西绪福斯[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德明;;家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一个起点和支点[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蒋子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6:中医药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与思考[C];2009年

3 张奕娜;;摩尔索:冷漠还是激情——读加缪的《局外人》有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朝旭;杨治良;;局中人和局外人对不同文化启动条件下社会判断[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封虹虹;;社会的局外人——谈盖茨比的边缘性(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卫东;;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肝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冬生;;以科学哲学的实践视野看待学科交叉[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唐胜惠;;运动与心脏康复[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齐易;;从冀中“音乐会”看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樊洛平;;女性心灵的诠释——席慕蓉的创作心态情感方式[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博思(Thomas David DuBois) 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从“局外人”到“局内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席游之 书评人;这个世界,谁是局内人?[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3 张墨林 陆丽明 单晓颖;没有“局外人”[N];丹东日报;2011年

4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院长 许伟基;当好参与者不当局外人[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谭薇;网络时代的局外人困境[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金莹;喻荣军:从“话剧黑马”到“局内人”[N];文学报;2010年

7 周俭;新白领:如何变“局外人”为“局内人”[N];中国妇女报;2008年

8 贾俊臣 石泰峤;支部议事没有“局外人”[N];解放军报;2010年

9 孙娟;从局内人成本的角度看师徒关系[N];经理日报;2002年

10 敬文东;局外人的心灵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朝旭;社会判断的内隐和外显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潇;美国少年文学中的局外人形象[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蕖;局外人的寻求自我和拯救之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蕖;局外人的寻求自我和拯救之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润泉;香港老人自杀问题及社工介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林淼;试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自恋人物[D];福州大学;2006年

6 肖荣;美国大熔炉里的局外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国芳;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8 陈燕红;萧伯纳和他的“观念剧”[D];四川大学;2006年

9 林静;黑暗童话中的精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罗珏;在游离中寻求自我认同[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90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90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f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