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关注人的整体性发展
本文关键词: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关注人的整体性发展
【摘要】:人的生命是物质、精神、文化和信息的生命整体。观照人的生命整体,促进人的整体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为此,从人学立场关注人的整体性存在,把三维目标当做思考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原则,从人性角度确认知识门类对人的整体性发展的重要价值,并在教育教学实践层面关注作为整体人的体验学习,便成为深化课程改革不得不进一步考虑的重要问题。
【作者单位】: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423.07
【正文快照】: [作者简介]王爱玲,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太原030009)一、课程目标定位:人的整体性观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起点,也是教学行为的归宿,或者说,是教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并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教学的成功或失败。为了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巴巴拉·L·马丁,查尔斯·M·瑞戈鲁斯,张铮;情感领域的教学设计理论[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钟启泉;;课程人的社会责任何在[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9期
3 王道俊;主体教育论的若干构想[J];教育学报;2005年05期
4 陈旭远,刘冬岩;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蔡庸礼;;写作文化精神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杨增和;论佛教对日本物语文学思维图式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李恩来;符号的世界——人学理论的一次新突破——恩斯特·卡西尔人学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宇峰;隋君;;信息素养构成要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陈胜祥;;中国农民土地所有权幻觉探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邓玉文;;教育追求的解放——由《被压迫者教育学》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艾翔;;换个符号,美在人间天堂——浅析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符号[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5 王丽;;技术中的符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张锦高;;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韩云波;;论大陆新武侠的文化先进性[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珂;;新诗要适度重视音乐形式高度重视排列形式——新诗技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举隅[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彬;向茂甫;;教育学史在我国的演进和发展——学科制度建设的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王明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界对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雪猛;我国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调查与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凤阳;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杨;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伟;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学历培训的研究与对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石杰;广西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唐宝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王红峰;基于育人视角的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比较教育研究》新投稿规则[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2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金臣;情感与认知双重编码对人类学习的重要作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4 张华;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下)[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2期
5 李英;体验:一种教育学的话语——初探教育学的体验范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2期
6 石 鸥,侯静敏;在过程中体验——从新课程改革关注情感体验价值谈起[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8期
7 张虹;几种情感观及其启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8 王策三;;关于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议[J];教育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加仙;基于脑的教育研究:反思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念岗;;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历史优质课的评价标准问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8期
2 李莉;王志红;王忠卫;;对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理解[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年06期
3 张悦群;;三维目标尴尬处境的归因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4 官炳才;;融合“三维目标”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J];中学语文;2010年33期
5 魏宏聚;;新课程三维目标在实践中遭遇的尴尬与归因——兼对三维目标关系的再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5期
6 蔡铁权;;三维目标的课程观诠释[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3期
7 韩爱霞;许磊;;浅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J];科技风;2010年08期
8 宫伟;;体验学习是整合“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邓文卓;;切实落实三维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年02期
10 陈梅;杨凡;梁婷玉;;论高职院校健美操选项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义军;梁映;;高职空调工程技术应用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林李云;;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化学教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3 吴慧媛;;《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孟雪征;曹相生;;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5 赵金平;;关于高中阶段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邓晖;郭祥瑞;;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探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7 贺玲芳;;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8 董节英;;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孟黎清;;充分发挥教师在材料力学课程改革中的主动性[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义忠;张克猛;范晓军;;当前理论力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长子门小学校长 李全昌;关于课程改革的十点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2 宋晓梦;一位教师眼中的课程改革[N];光明日报;2004年
3 市教委副主任 黄永刚;深化课程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N];天津教育报;2009年
4 莫荣标 韦纯剑;深化课程改革 传承民族文化[N];贵州民族报;2008年
5 叶小华 城区凤山中学;因应课程改革,,改进作文教学[N];汕尾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炳亭 褚清源;传统课堂的现代救赎[N];中国教师报;2010年
7 王学东;课程改革中的校本课程开发[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4年
8 本报记者 清泉;开发区课程改革初见效[N];海峡时报;2003年
9 李植 李燕;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吴晓桐;课程改革,应重视教学行为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珊云;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泽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切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朝辉;从管理走向领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华;课程权力:从冲突走向制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伟;中学物理教师课程反思能力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忠良;高师物理教育专业《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2年
3 王丽;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与试验修订本(必修)特点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吕杰昕;课程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何笛;音乐新课标的改革与实施[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敏;基础教育中历史双语教学的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思胜;小学课程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瑞花;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分布式教师评价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刘智慧;浅谈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庞静;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03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03648.html